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诗句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译文

到了成帝时期,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因为受到皇帝的尊宠而担任了帝师的职务,得到了很高的尊重。杨胡(云)上书请求拜见,公卿们都在面前。杨胡说:“如今朝廷上的大臣们既不能辅助君主,又不能帮助百姓,他们都空坐在官位上,没有实际的作为,这与孔子说的‘鄙夫不可与事君’,‘如果只是为了害怕犯错,那么他可以无所不为。’的人是一样的。我希望能赏赐我一把尚方宝剑,砍掉一个奸佞之徒来勉励其他人。”成帝询问是谁,回答说是“安昌侯张禹”。成帝非常生气,说道:“一个小臣竟然在下面诽谤上面的人,在朝廷上侮辱师傅,他的罪行应该处死而不赦免。”于是御史将杨胡带走。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摘掉印缓,叩头磕到殿下,说:“这是我平素所表现出的狂直的性格。如果他说是对的,我不能杀他;如果他的话是错的,我当然应该宽容他。我甘愿用我的性命来争辩。”辛庆忌叩头磕到流血。成帝才解怒,然后才能作罢。等到后来要修理栏杆的时候,成帝说:“不要替换它,而是让它保持原样,以此来表彰那些直言进谏的臣子。”

注释

  • 至成帝时:指成帝刘骜时期。
  • 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丞相,即汉成帝时的丞相;故安昌侯,是之前被封为安昌侯的张禹。
  • 上”:指的是皇上。
  • 云上书求见:杨胡(云)上书要求觐见皇帝。
  • 公卿在前:公卿们站在前面。
  • 鄙夫不可与事君:孔子说“鄙夫不可与事君”,意思是品德低下的人不适合做国君的辅佐者。
  • 尚方斩马剑:《汉书》中提到尚方斩马剑是指尚方令掌管的武器库中有权使用的剑;这里用以形容杨胡的愤怒和坚决。
  • 上问”谁也:成帝质问杨胡是谁。
  • 安昌侯张禹:杨胡指责的对象是前丞相安昌侯张禹。
  • 上大怒:成帝非常愤怒。
  • 小臣居下讪上:小臣,指杨胡(云);讪上,诽谤皇帝。
  • 廷辱师傅:在朝廷上侮辱自己的师傅。
  • 因而辑之:因此整理他(杨胡)并加以表彰。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杨胡(云)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他对忠诚正直的追求。诗中通过杨胡的言辞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以及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愤懑。同时,也展现了杨胡坚持原则、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物性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