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孝文皇帝起于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伊、吕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当此之时,天下几平。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何者?秦为亡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衒鬻者不可胜数。汉家得贤,于此为盛。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于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
朱云传
臣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孝文皇帝起于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伊、吕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当此之时,天下几平。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何者?秦为亡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衒鬻者不可胜数。汉家得贤,于此为盛。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于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注释:
- 箕子:古代的一个历史人物,据说他因反对商纣王的暴政而被贬为奴隶,后来在周朝被尊为“圣人”。他的事迹被记录在《尚书·洪范》中。
- 叔孙通:西汉初期的重要人物,曾担任秦朝和汉朝的官员。他在汉朝建立后,帮助刘邦制定了许多礼仪制度,对汉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高祖:指刘邦,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开创了汉朝,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 孝文皇帝:即汉文帝刘恒,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汉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孝武皇帝:即汉武帝刘彻,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明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 淮南王安:西汉时期的一位诸侯王,因叛乱失败后逃亡。
- 蜀郡: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四川省一带。
- 山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 苏令之群:指一些因不满现状而起义反抗的人。
- 国家之权轻:指汉朝的权力相对薄弱。
- 匹夫:古代对普通人的称呼。
- 变节:放弃原来的立场或态度。
赏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汉代政治的论述,主要讲述了西汉初年几位重要人物的经历和成就。文章通过叙述他们的故事,展示了汉朝早期的政治环境以及这些人物对汉朝发展的影响。《汉书·传·杨胡朱梅云传》中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同时也突出了那些有能力且愿意为国家效力的人物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忠诚与背叛、智慧与愚昧之间的斗争,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此外,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清晰、简洁易懂,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