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离席伏。尚书令复读曰:
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缓、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变易节上黄旄以赤。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诏太官上乘舆食如故。食监奏未释服未可御故食,复诏太官趣具,无关食盐。太官不敢具,即使从官出买鸡豚,诏殿门内,以为常。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等及侍中傅嘉数进谏以过失,使人簿责胜,缚嘉系狱。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译文
太后说:“停下!作为臣子,你们难道可以这样悖乱吗?”王离席下跪。尚书令又重复说道:“没收诸侯王、列侯、二千石官的绶带及墨绶、黄绶,一并佩戴昌邑郎官的佩巾;更换节上的黄色旄以赤色代替。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彩色缯帛等,赏赐所宠爱的人。与侍从官员的官奴一起饮酒作乐,沉醉于酒中。诏令太官按照平常供应御膳的标准供给食物。但因为未脱丧服,不可以食用,再诏令太官赶快准备,不要加盐。太官不敢备办,就令从官外出买鸡豚,命令殿门内作为常例。独自在夜间设置九宾温室,召来他的姐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还没有建立,用玺书派遣使者持节,用三牲祭祀昌邑哀王的园庙,称为嗣子皇帝。接受玺印以来二十七天,使者往来不断,持节诏令各官府征调人力物力,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事。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等和侍中傅嘉多次进谏指出过错,使人们簿记责问夏侯胜,将傅嘉逮捕并投入狱中。荒淫迷惑,丧失帝王礼仪,破坏汉朝制度。臣等多次进谏,未能改变,一天天更加严重,担心会危及朝廷社稷,天下不得安宁。
注释
- 霍光: 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政治家。
- 金日磾传: 这是《汉书》中的一个章节,讲述了金日磾的故事和他的贡献。
- 太后: 这里指的是汉元帝刘奭的母亲王政君。
- 止: 停止,罢休的意思。
- 尚书令: 古代官职名,掌管文书,是汉代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之一。
- 取: 没收,剥夺。
- 墨绶、黄绶: 古代官员的官服颜色,黑色代表低级官员,红色代表高级官员。
- 变易节上黄旄: 更改官员的徽章或标志,这里的“黄旄”指代徽章。
- 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 动用国库中的钱财、武器、玉器、彩绸等物品。
- 玺书: 古代一种书信形式,上面盖有印章,具有法律效力。
- 太官: 古代专管皇帝膳食的官员。
- 文帝: 即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的一位皇帝。
- 太牢: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包括猪、牛、羊三个种类。
- 文学、光禄大夫: 古代官职名,分别负责文辞和俸禄的事务。
- 傅嘉: 侍从官员,名字不详。
- 数: 多次,屡次。
- 玺: 古代皇帝的信物。
- 群臣: 指参与政事的官员。
- 危社: 危险,不稳定。
- 天下不安: 表示国家的危机或动乱。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汉宣帝刘询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诗中通过描述大臣们的言行举止及其后果,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朝臣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更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和道德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