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诗句
-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贺者是汉武帝的孙子,即昌邑王的儿子。
译文
- “既至,即位,行淫乱。”:到了那里后,他即位了,并且行为不端。
- “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霍光感到忧虑和不安,独自询问他所亲近的老臣、大司农田延年。
- “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中坚,如果觉得这个人不能胜任,为什么不向太后建议,重新挑选贤能的人而立为国王呢?”
- “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霍光问道:“如果要这样做,那么在古代有没有这样的事呢?”
- “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延年回答说:“商朝的伊尹曾辅佐商王太甲,废除了他,使王室得以安宁,后人称他为忠臣。将军如果能实行这一策略,也能成为汉代的伊尹。”
-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霍光便把田延年到给事中任职,并暗中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策划计谋,于是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等人到未央宫开会讨论。
- “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霍光问道:“昌邑王行事荒淫无道,恐怕会危及国家的稳定,该怎么办呢?”群臣都惊恐地变了脸色,没有人敢发言,只是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 “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天下匈匈不安,将军当受难。”:田延年站起来,离开了座位,拔出剑来,大声说:“先帝把幼小的孩子托付给你,把天下交给你,因为你忠诚贤明才能安定刘氏江山。如今天下动荡不安,将军应该承担起责任。”
- “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霍光感激地说:“各位大臣责备我是应该的,天下动荡不安,是我该承受的困难。”于是大家纷纷叩头,说:“百姓的命运都在于将军,只有听从大将军的命令。”
注释
- “武帝”:指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
- “昌邑哀王子也”:昌邑王的儿子。
- “将军为国柱石”:将军是国家的重要支柱。
- “伊尹相殷”:伊尹辅佐商王太甲,废除了他,使王室得以安宁。
- “汉之伊尹”:汉朝的伊尹。
- “给事中”:负责顾问和监督工作的官职。
- “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霍光的职位。
- “丞相”:指当时的丞相。
- “御史”:御史是朝廷的监察官。
- “将军”:指霍光。
- “列侯”:封建制度下的高级爵位。
- “中二千石”:汉代的一种官位级别。
- “大夫”:古代的官员名号。
- “博士”:古代学官名。
- “匈奴”: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霍光面对昌邑王的昏乱行为时的忧虑和决心。诗中通过描述霍光与群臣的互动,展现了霍光作为国家支柱的形象以及他对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霍光对于政治危机的敏感和应对措施的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