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桀党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特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
诗句
- 后桀党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 注释: 桀党中有诋毁霍光的人,皇上因此发怒。
- 关键词: “谮”(诽谤),”大将军”(霍光),”忠臣”(忠诚的大臣)。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霍光在面对政治压力和诽谤时,依然保持忠诚和坚定的形象,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故事。
- 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 注释: 因此,桀等人不敢再说话。霍光于是密谋让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埋伏下的士兵将霍光杀死,然后废黜皇帝,立燕王为皇帝。
- 关键词: “废帝”(废黜皇帝),”迎立”(立某人为王或皇帝)。
- 赏析: 这个部分反映了霍光为了维护皇权稳定,不惜采取极端措施的政治手腕。
- 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 注释: 事情被揭露,霍光将所有参与叛乱的人全部诛杀。燕王和盖主也自杀。霍光的威望遍及全国。昭帝成年后,霍光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持续了十三年,百姓生活富裕,四方蛮夷都归顺服从。
- 关键词: “发觉”(事情暴露),”委任”(委托重任),”充实”(富裕丰富)。
- 赏析: 这部分展示了霍光在昭帝成年后,通过果断行动恢复朝廷秩序,实现国家繁荣安定的过程。
-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特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
- 注释: 元平元年,昭帝去世没有继承人。武帝的六个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在世,群臣讨论皇位继承人时,一致认为应该是刘胥。刘胥原本品行不端,先帝不任用他。霍光内心不安。有一个郎官上书说:“周太王废除太伯而立王季,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只要合适就可以。广陵王不能继承宗庙。”这符合霍光的意思。
- 关键词: “嗣”(继承人),”废长立少”(废除年长的立年少的),”宗庙”(祖先的祭祀场所)。
- 赏析: 这段诗展现了霍光对于继承人选择的考量和他对广陵王刘胥的信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的紧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