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先是,后元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罗与弟重合侯通谋为逆,时,光与金日磾、上官桀等共诛之,功未录。武帝病,封玺书曰:“帝崩发书以从事。”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光为博陆侯,皆以前捕反者功封。时,卫尉王莽子男忽侍中,扬语曰:“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群儿自相贵耳。”光闻之,切让王莽,莽鸩杀忽。

诗句:“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译文:在征和二年,卫太子因被江充陷害而失败,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都有很多过失。此时,武帝年事已高,宠臣赵婕妤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武帝打算让大臣辅佐他。

诗句解析:

  • “征和二年”:这是诗的开头部分,指出了事件发生的年代,即汉武帝时期的征和二年。
  • “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这里讲述了卫太子被江充陷害的事件,揭示了当时宫廷内的政治斗争。
  • “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描述了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的行为失当,进一步强调了宫廷内的混乱与不稳定。
  • “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婕妤有男”:指出了武帝年纪渐长,而宠妃赵婕妤生下男婴,暗示了皇位继承的可能变动。
  • “上心欲以为嗣”:表达了武帝想要将宠妃之子立为太子的意图。
  • “命大臣辅之”:皇帝命令大臣们辅佐这一新生的太子,预示着未来的权力更迭。

赏析:
此诗通过对汉武帝时期宫廷政变的描述,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弱点。诗中的事件不仅反映了武帝晚年的孤独与无奈,也揭示了宫廷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霍光作为汉武帝的托孤重臣,他的忠诚与智慧成为维持朝廷稳定的基石。同时,诗中还体现了汉武帝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权力传承的慎重考虑。这些细节不仅为历史增添了色彩,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提供了重要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