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稿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册。且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以为击之不便。
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余枚,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驰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史士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狭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唯陛下裁许。
诗句:
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稿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册。且羌虏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以为击之不便。
译文:
我听说战争是明示道德、消除祸害的工具,所以如果战争胜利在外部取得,那么福运就会在内部产生,这是不能不慎重对待的。我所率领的士兵和马匹以及粮食,每月需要粮食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食盐一千六百九十三斛,麦秆等二十万二百八十六石。战争拖延时间不能解决,徭役不断,还担心其它部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些都会给您这个明君带来忧虑,这实在不是事先制定好的战胜敌人的计划。而且羌人容易通过计谋打败,难以用武力彻底击败,因此我认为攻打他们不合适。
注释:
- 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战争是用来显示正义,清除罪恶的工具。
- 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意思是如果战争能够取得胜利,那么在国家内部也会得到相应的好处,这是不能不谨慎对待的。
- 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稿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这里描述的是作者出征时,军队所需的粮食和盐的数量。
- 难久不解,繇役不息:意思是战争持续的时间过长,徭役不断。
- 它夷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指的是其它地区的部落可能会发生意外的情况,从而引发连锁反应。
- 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狭以西道桥七十所:指的是冬季来临之后,修复水坝和桥梁,疏通河渠。
- 令可至鲜水左右:让军队到达黄河旁边。
- 田事出,赋人二十亩:意思是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后,对百姓征收二十亩地的税。
- 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意思是现在大司农调拨来的粮食足够支撑一万人的一年口粮。
赏析:
这首诗是赵充国向汉宣帝报告自己出征前的准备情况和对战争的看法。诗中表达了他对于战争的看法以及对于如何进行战争的思考。他认为战争是显示正义、清除罪恶的工具,如果能够取得胜利,那么在国家内部也会得到相应的好处。同时他也强调了战争的长期性和对民众生活的困扰,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此外,他还提出了具体的军事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加固水坝和桥梁、进行农业生产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和民众生活的稳定。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体现了一个将军的智慧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