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青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从。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诗句:
傅介子北地人,以从军为官。龟兹、楼兰曾杀汉使,傅介子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头,县之阙下,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译文:
傅介子是北地人,因为参军而被提升为官。原先龟兹、楼兰都曾杀过汉朝的使者,《西域传》中曾有记载。傅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因此被命令前往楼兰、龟兹两国。傅介子抵达楼兰,责问其王是否阻止匈奴杀害汉朝使者,国王承认错误并表示道歉。接着傅介子又前往龟兹,同样责问其王,同样服罪。傅介子从大宛回来后到达了楼兰,楼兰声称匈奴使者将从乌孙经过,而乌孙国在此处。傅介子率领吏士共同杀掉了匈奴使者。回到长安后,他上奏此事,皇帝下诏拜他为中郎并升任平乐监。
注释:
- 这段诗描述了傅介子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段,成功解决与楼兰和龟兹的冲突,维护汉朝的利益和尊严。
- 傅介子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成为了西域地区的重要人物。他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当时西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
赏析:
傅介子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英勇的军人形象,也是一位智慧和政治策略家的象征。他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不惧艰难,勇于担当,最终为国家赢得了荣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决策,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取得胜利。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需要具备智慧和勇气,同时也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