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赏析

诗句解读

汉书·传·隽疏于薛平彭传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    
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𫄟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    
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译文

汉书·传记·隽疏于薛平彭传    
隽不疑字曼倩,是勃海人。学习《春秋》,担任郡的文学官,进退必须遵循礼仪,在州郡中名声很大。    
汉武帝末期,郡国中的盗贼纷纷起事。暴胜之作为直指使者,身穿绣衣,手持利斧,追捕盗贼,督促和督察各郡国,向东到达海边,利用军队的力量处死不服从命令的人,他的威名震动了整个州郡。    
胜之一直听说隽不疑很有才能,到了勃海,派官吏邀请他前来相见。隽不疑戴着进贤冠,腰间挂着宝剑,佩带着环形的玉佩,穿着宽大的衣服和宽带子,盛装来到门前参拜。门下的官吏想要让他解剑,隽不疑说:“剑是用来保护身体的,不能解开。请让我退下。”官吏报告了胜之。胜之打开门延请隽不疑进入,看到他的容貌庄严威严,穿着华丽的衣服非常伟岸,胜之快步走起迎上去。进入厅堂落座后,隽不疑在地上跪着说:“我私下里居住在海边,听说暴公子威名很久了,今天竟然能够屈尊与我交谈。凡是做官的人如果太刚强就会折断自己,太柔弱就会丧失自己的职位,威势要实行恩惠来施行,然后树立功绩、声誉,永远享受天福。”胜之知道隽不疑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接受他的劝告,并以礼节对待他,询问当今社会应当如何行事。门下各位官员都是州郡选拔的官吏,侧着耳朵聆听隽不疑的话语,没有不感到震惊的。到了晚上,他们才离去。胜之于是上表推荐隽不疑,征召到公车,任命他为青州刺史。    

注释

  1. 汉书·传·隽疏于薛平彭传:这是班固所著《汉书》中的一篇传记。记录了隽不疑、疏广(及兄子疏受)、于定国、薛广德、平当、彭宣等人的事迹。

  2. 武帝末:汉武帝的末年。

  3. 郡国盗贼群起:郡国中的盗贼纷纷聚集起来作乱。

  4. 暴胜之为直指使者:暴胜之担任直指使者,即直接调查处理地方问题的地方长官。

  5. 衣绣衣…督课郡国:身着绣有图案的官服,手持利斧,追捕盗贼,督促和督察各郡国。

  6. 东至海:直到海边。

  7. 军兴诛不从命者:利用军事行动诛杀不服从命令的人。

  8. 胜之素闻不疑贤:胜之一直听说隽不疑很有才能。

鉴赏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隽不疑在汉武帝末年担任直指使者的经历,他不仅治理有方,还能通过武力威慑盗贼,使得盗贼不敢为乱。同时,他也懂得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通过谦逊的态度和明智的策略赢得了上级的信任和尊重。这段文字体现了隽不疑的聪明才智和对国家的责任担当,也展示了他在官场中的生存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