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独设刑法以守之。其欲治者,不知所由,以意穿凿,各取一切,权谲自在,故一变之后不可复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诈伪萌生,刑罚亡极,质朴日销,恩爱浸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非空言也。王者未制礼之时,引先王礼宜于今者而用之。臣愿陛下承天心,发大业,与公卿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寿何以不若高宗?窃见当世趋务不合于道者,谨条奏,唯陛下财择焉。
吉意以为:“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又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以褒有德而别尊卑,今上下僣差,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周之所以能致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绝恶于未萌也。”又言:“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举皋陶、伊尹,不仁者远。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亡益于民,此《伐檀》所为作也。宜明选求贤,除任子之令。外家及故人可厚以财,不宜居位。去角抵,减乐府,省尚方,明视天下以俭。古者工不造雕<王缘>,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独贤,政教使之然也。民见俭则归本,本立而末成。”其指如此,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吉遂谢病归琅邪。
诗句
《汉书》·传·王贡两龚鲍传
译文
《春秋》之所以能实现大一统,是因为天下各国遵循六条共同的风俗,九州统一于一个中心。现在的俗吏治理民众的方式,并不是世代通行的礼义,而是单独设立刑法来维护秩序。那些想要治理的人,却不知道治理的根据是什么,随意地用意发挥,各自采取一些方法,权术欺诈随心所欲,因此一旦变革之后就不能再恢复原来的秩序了。所以,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庭有不同的政教,人们有不同的服饰,欺诈伪善开始滋生,刑罚没有限度,质朴逐渐消失,恩情和爱意越来越浅薄。孔子说:“安定上位、治理百姓,没有什么比礼更好的了”,这不是空谈。当王者还没有制定礼制的时候,就引用先王的礼制适合现代的情况并使用它。我希望能够继承天子的心志,发展大业,与公卿大臣及儒生们一起,阐述旧礼,阐明王制的准则,引导一世的人民达到仁寿的境界,那么习俗又怎么能不像成周、成康时期,寿命又怎么能不像高宗时期呢?我私下观察到当代趋务与道不相符的事情,谨条奏给陛下,希望陛下能够考虑并选择它们。
注释:
- 《春秋》 - 中国的一部编年史著作,以鲁国为中心记载了春秋年间的历史。
- 大一统 - 指国家的领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统一。
- 俗吏 - 指地方上的官吏,通常指的是没有经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官员。
- 牧民 - 管理民众。
- 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 - 强调礼义制度需要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 形容地域之间风俗习惯的差异非常大。
- 诈伪萌生 - 指欺诈虚伪的现象开始出现。
- 质朴日销 - 质朴的风尚逐渐消失。
- 恩爱浸薄 - 恩惠和爱情变得淡薄。
- 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 引用孔子的话表明礼仪是安定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
- 王者未制礼之时 - 指在没有建立完备礼制之前的状态。
- 臣愿陛下承天心 - 我恳请陛下承接天的意志,开展宏伟的事业。
- 发大业 - 发起伟大的事业。
- 述旧礼,明王制 - 描述古代的礼仪制度,阐明现行的王制准则。
- 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 让整个时代的人民都受到仁义的影响,达到理想的状态。
- 则俗何以不若成、康 - 那么,习俗怎么能够不达到成周和康王时期那样的理想境界呢?
- 窃见当世趋务不合于道者 - 私下观察当代趋务与道德标准相违背的事情。
- 谨条奏 - 谨慎地陈述。
- 财择焉 - 考虑并选择其中的内容。
- 古者衣服车马贵贱有章 - 古代衣服和车辆的车马等级是有规定的。
- 以褒有德而别尊卑 - 通过表扬德行来确定尊卑之分。
- 今上下僣差 - 现在上下等级差距过大。
- 人人自制 -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 贪财诛利 - 贪图财富和利益。
- 周之所以能致治 - 因为周朝采取了正确的措施,从而实现了政治清明。
- 刑措而不用 - 刑罚被搁置而不使用。
- 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举皋陶、伊尹 - 舜和商汤并不需要三公九卿那样的重臣来辅佐自己,反而提拔了皋陶和伊尹这样的贤人。
- 不仁者远 - 不仁爱的人会受到疏远。
- 宜明选求贤 - 应当公开选拔贤才。
- 除任子之令 - 废除任子(皇帝对功臣后代封官授爵)的命令。
- 外家及故人可厚以财 - 对外族和过去的友人可以给予丰厚的财物。
- 去角抵 - 去除角斗表演。
- 减乐府 - 减少音乐方面的娱乐活动。
- 省尚方 - 减少制作器物的材料。
- 明视天下以俭 - 明确地向天下展示节俭的重要性。
- 古者工不造雕<王缘> - 古代工匠不会雕刻华丽的图案和花纹。
- 商不通侈靡 - 商朝的人不太追求奢侈浮华。
- 政教使之然也 - 这是政治教化造成的结果。
- 民见俭则归本 - 当民众看到简朴的生活时,就会回归到根本的价值上。
- 本立而末成 - 根本确立了,其他一切也就随之完善了。
赏析:
这段文字是《汉书·传·王贡两龚鲍传》中的一段,作者表达了对治国理念的看法,特别是对于如何治理国家、选拔人才以及社会风气的看法。他批评了当时的俗吏治理方式,强调了礼法和道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如废除任子制度、选拔贤才、减少奢靡的娱乐活动等。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