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徒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司隶鲍宣、光禄大夫孔光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徒光禄大夫,守右扶风。    

注释:

  • 胜居谏官(谏官:古代官职,负责上奏直言进谏)
  • 数上书求见(多次上书希望被召见)
  • 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指出百姓贫困,盗贼猖獗,官吏腐败,社会风气败坏,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 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制度过于奢侈豪华,刑罚过于严苛残酷,赋税征收过于沉重)
  • 宜以俭约先下(建议应该率先推行节俭节约的政策)
  • 祖述王吉、贡禹之意(遵循王吉和贡禹的思想和主张)
  • 为大夫二岁余(担任大夫职务两年多)
  • 迁丞相司直,徒光禄大夫,守右扶风(被调任丞相司直,后来调任光禄大夫并守备右扶风)
  • 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几个月后,皇上知道胜不是那些繁琐事务的官吏)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汉朝初期的一位谏臣王胜在朝中的经历与观点。他多次上书皇帝,指出朝廷存在的问题如民不聊生、官员腐败等,并批评当时的制度过于奢侈且刑罚过严。同时,他提出应当首先实行节俭政策来改革现状。尽管他的观点受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但最终他的正直得到了皇上的认可。诗中展现了王胜对国家和百姓深深的忧虑以及他为政的正直和坚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