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未发,上令阳平侯凤承制诏房,止无乘传奏事。房意愈恐,去至新丰,因邮上封事曰:“臣前以六月中言《遁卦》不效,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至其七月,涌水出。臣弟子姚平谓臣曰:‘房可谓知道,未可谓信道也。房言灾异,未尝不中,今涌水已出,道人当遂死,尚复何言?’臣曰:‘陛下至仁,于臣尤厚,虽言而死,臣犹言也。’平又曰:‘房可谓小忠,未可谓大忠也。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故秦之乱,正先趣之。’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惟陛下毋使臣塞涌水之异,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
房至陕,复上封事曰:“乃丙戌小雨,丁亥蒙气去,然少阴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气复起。此陛下欲正消息,杂卦之党并力而争,消息之气不胜。强弱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己丑夜,有还风,尽辛卯,太阳复侵色,至癸巳,日月相薄,此邪阴同力而太阳为之疑也。臣前白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异。臣愿出任良试考功,臣得居内,星亡之异可去。议者知如此于身不利,臣不可蔽,故云使弟子不若试师。臣为刺史又当奏事,故复云为刺史恐太守不与同心,不若以为太守,此其所以隔绝臣也。陛下不违其言而遂听之,此乃蒙气所以不解,太阳亡色者也。臣去朝稍远,太阳侵色益甚,唯陛下毋难还臣而易逆天意。邪说虽安于人,天气必变,故人可欺,天不可欺也,愿陛下察焉。”房去月余,竟征下狱。
诗句:
- “阳平侯凤承制诏房,止无乘传奏事。” - 这句描述了阳平侯凤受命于皇帝,命令房慎不得乘车传送上奏事情。
- “至其七月,涌水出。臣弟子姚平谓臣曰。” - 这句话表明到了七月,出现了水流涌动的现象。
- “臣前以六月中言《遁卦》不效。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 - 这句话提到了之前在六月份时房慎预测《遁卦》无效,根据一种说法,当道士开始离开时,寒冷天气和涌水将会带来灾难。
- “臣曰:‘陛下至仁,于臣尤厚,虽言而死,臣犹言也。’” - 房慎回答说,“陛下非常仁慈,对我也特别好,即使我的话会死,我还会说话。”
-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惟陛下毋使臣塞涌水之异,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 现在,我能够出来治理郡县,自夸功劳,担心还没来得及施展就去世了。我希望陛下不要让我陷入这种困境,应该让正先的死亡成为被姚平嘲笑的对象。
- “房至陕,复上封事曰:“乃丙戌小雨,丁亥蒙气去,然少阴并力而乘消息,戊子益甚,到五十分,蒙气复起。”此陛下欲正消息,杂卦之党并力而争,消息之气不胜。强弱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 接下来,房慎再次上书说:”就在丙戌那天下了小雨,丁亥那天云雾散尽,然而,少阴星的力量正在与太阳争夺变化的消息,戊子的时候变得更加厉害,直到五十分钟后,云雾又重新出现。这是陛下想纠正阴阳的变化,但杂卦的势力正在争夺,变化的气息无法胜过。强弱安危的机会不容忽视。“
- “己丑夜,有还风,尽辛卯,太阳复侵色,至癸巳,日月相薄,此邪阴同力而太阳为之疑也。” - 然后,他在夜晚看到有回风的迹象,一直持续到辛卯日,太阳再次侵入天空,到了癸巳日,太阳和月亮相互靠近,这是邪气与阳气同时对抗并且太阳对此感到怀疑。
- “臣前白九年不改,必有星亡之异。臣愿出任良试考功,臣得居内,星亡之异可去。议者知如此于身不利,臣不可蔽,故云使弟子不若试师。臣为刺史又当奏事,故复云为刺史恐太守不与同心,不若以为太守,此其所以隔绝臣也。” - 我之前已经建议改变九年不变的情况,一定会有星体消失的异常现象。我希望担任一个好职务来考察政绩,如果我能够在内部工作,那么星体的消失现象就可以消除。人们知道这样对我不利,所以我不能隐瞒,所以我建议让我的弟子去做老师而不是做学生。因为我是刺史,所以我也应该向朝廷报告事情,所以我又说如果我做太守的话,恐怕太守不会和我同心,所以我宁愿不做太守,而是做刺史。这就是为什么我会遭到阻隔的原因。
- “陛下不违其言而遂听之,此乃蒙气所以不解,太阳亡色者也。” - 但是陛下没有违背他的话而听从他的建议,这正是蒙蔽之气无法解除,太阳失去光辉的表现。
- “臣去月余,竟征下狱。” - 我离开了一个多月后就被逮捕入狱了。
译文:
汉宣帝时期,御史大夫谷永因直言进谏而遭逢不幸。他被贬职后,仍然不忘忧国忧民之心,多次上书皇帝提出治国理政的建议。他先后提出了许多有益于社会民生的建议,但最终却遭到了朝廷的打压和排挤。
诗中描述的是一个关于预言和实际结果之间的矛盾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房慎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预言家,他对未来的预测往往准确无误,但却总是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到他人的误解和打击。
房慎在给皇帝的建议中写道:“今年(即丙戌年)初春下雨,接着在丁亥日便乌云密布,预示着会有大变局发生。然而到了戊子日,情况却更加严重,乌云弥漫天空,仿佛要吞噬一切。这种阴阳失调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将会引发更大的灾难。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化解危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尽管房慎的建议非常正确,但由于他的直言直语,最终导致了他的被捕入狱。这也说明了直言进谏虽然有利于国家和人民,但在现实中却往往难以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