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淮阳宪王舅张博从房受学,以女妻房。房与相亲,每朝见,辄为博道其语,以为上意欲用房议,而群臣恶其害己,故为众所排。博曰:“淮阳王上亲弟,敏达好政,欲为国忠。今欲令王上书求入朝,得佐助房。”房曰:“得无不可?”博曰:“前楚王朝荐士,何为不可?”房曰:“中书令石显、尚书令五鹿君相与合同,巧佞之人也,事县官十余年;及丞相韦侯,皆久亡补于民,可谓亡功矣。此尤不欲行考功者也。淮阳王即朝见,劝上行考功,事善;不然,但言丞相、中书令任事久而不治,可休丞相,以御史大夫郑弘代之,迁中书令置他官,以钩盾令徐立代之,如此,房考功事得施行矣。”博具从房记诸所说灾异事,因令房为淮阳王作求朝奏草,皆持柬与淮阳王。石显微司具知之,以房亲近,未敢言。及房出守郡,显告房与张博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诖误诸侯王,语在《宪王传》。初,房见道幽、厉事,出为御史大夫郑弘言之。房、博皆弃市,弘坐免为庶人。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死时年四十一。

根据提供的《汉书·传·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的原文,下面是对诗句、译文以及注释的详细解析:

诗句

  • “石自立,高丈五尺”:描述了泰山上一块巨石自立的情景。
  • “枯社木卧复生,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者也”:讲述了上林苑中的一棵柳树重新生长起来,暗示了某个家族的复兴。

译文

  • 眭弘:字孟,鲁国蕃县(今山东省枣庄滕州市)人。年轻时爱好游侠,斗鸡走马,后改节学习《春秋》。
  • 明经为议郎:以精通儒家经典而担任议郎。
  • 符节令:至符节令,负责掌管符节的官员。
  • 公孙病已立:公孙病已(公孙弘)即位,表明有从平民变为天子的可能。
  • 枯社木再生:表示某种力量或征兆出现,预示着某位被废的家族有望复兴。

注释

  • 眭弘:字孟,是鲁国的蕃族人。
  • 少时好侠:年轻时喜好游侠行为,斗鸡走马。
  • 从嬴公受《春秋》:跟随嬴公(即秦始皇嬴政,自称“始皇帝”)学习《春秋》这部经典著作。
  • 明经为议郎:精通儒家经典并以此身份担任议郎。
  • 符节令:掌管朝廷符节的官员。
  • 公孙病已立:公孙病已(公孙弘)即位,表明有从平民变为天子的可能。
  • 枯社木再生:象征性地表达了某种政治或社会的变革可能即将到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段历史文献中涉及的政治变迁、社会信仰和个人命运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细节不仅揭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某些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政治和社会变迁的态度和解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