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梁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发。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三老官属上书愿留赣,有诏许增秩留,卒于小黄。赣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好钟律,知音声。初元四年以孝廉为郎。
永光、建昭间,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阴雾不精。房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乡之。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唯御史大夫郑私、光禄大夫周堪初言不可,后善之。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今属河南省)人。精通《易经》,师从梁人焦延寿。焦延寿字赣。因家境贫贱而好学,得到梁王的赏识和资助,得以专心研究学问。梁王给予他丰厚的资助,让他尽情学习。学成之后,担任郡史,通过察举的方式被选为小黄县令。他利用观察候司预测奸邪和盗贼的能力,使得当地的官员百姓安居乐业,爱岗敬业。因为政绩突出,他最终得到了提升,但在提升的过程中,三老官属上书请求留下他继续任职,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给他增加了俸禄。京房在小黄去世后,人们常说:“得到我传授的灾变知识而免于身祸的只有京生。”他的学识在灾变方面特别精湛,能够将六十四卦分解,按照每日的用事情况来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风云变化等,并有相应的验证方法。京房对于钟律、音声也有深入研究。
汉宣帝初元四年(前71年),以孝廉的身份成为郎官。永光年间和建昭年间,西羌反叛,日食天象发生异常,天空长时间没有阳光出现,阴霾密布。京房多次上疏,预测了这些现象即将发生的情况,近几个月甚至远一年的时间都一一应验。皇帝对此十分满意,多次召见京房询问对策。京房回答说:“古代帝王以功绩选拔贤才,则万化成,吉祥之事显现;到了末代,则只凭个人的毁誉来选拔人才,导致功德事业荒废,并因此引发灾害。应该让百官各施其才,灾异就能平息。”皇帝下诏让京房制定考核官吏的制度。京房奏请实行考课官吏的制度。但公卿朝臣认为京房的建议过于繁琐,建议由上下级相互监督执行,不宜采纳。皇帝心中倾向于接受京房的意见。当时,部刺史到京城汇报工作情况,皇帝召见了各位刺史。让京房向他们解释考核官吏的工作,刺史们又认为不可行。只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初次表示反对,后来觉得京房的办法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