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曰:“朕以眇身,蒙遗德,承圣业,奉宗庙,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循,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薉、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于宗庙;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上天报况,符瑞并应,宝鼎出,白麟获,海效巨鱼,神人并见,山称万岁。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献纳,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国凡四十九,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

诗句赏析:
本诗的开头部分,宣帝表达了对先帝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他首先强调自己继承了祖先的遗德和事业,并表示要竭尽全力来维护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繁荣。宣帝还详细描述了孝武帝在位期间的多项伟大成就,包括他的军事征服、政治改革以及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此外,他还提到了孝武帝为百姓带来的福祉和恩泽,如改善民生、恢复被中断的事业,表彰周朝的后代等。这些内容充分展现了宣帝对先帝的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

随后,诏书中提及了公卿们对于胜的建议的普遍认同,以及他们对于宣帝诏书的看法。这一环节反映了当时朝政的和谐氛围,以及对皇帝权威的支持和尊重。同时,这也显示了胜在朝廷上的影响力和其直言不讳的性格。

胜却坚决反对建立庙乐来纪念先帝,他认为这不符合道义。他的观点直接挑战了朝廷的主流意见,甚至引发了一些不满和争议。这一部分展示了胜的独立思考和坚持原则的态度,同时也暴露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诏书中提到的关于孝武帝庙宇更名为世宗庙的内容,以及表演《盛德》、《文始》、《五行》舞蹈的建议,进一步体现了宣帝希望以隆重的方式纪念先帝,表达对他功德的敬仰。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对先帝的崇敬之情,也显示了汉代对帝王功绩的认可和尊崇。通过这样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宣帝试图传达他对先帝深厚的感情和对其功德的无限敬仰。

总结

本诗通过对宣帝即位初期的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深刻反映了汉代宫廷的政治生活和君臣间的互动。特别是宣帝与列侯、二千石官员、博士们的讨论,突显了当时社会对先帝的尊敬和怀念。同时,长信少府胜的反对建庙乐的意见,更是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观念和个人立场的强烈体现。整首诗歌不仅描绘了历史场景,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权力、道德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是研究汉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