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时,修废功,以吉旧恩尤重,鸿嘉元年制诏丞相御史:“盖闻褒功德,继绝统,所以重宗庙,广贤圣之路也。故博阳侯吉以旧恩有功而封,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夫善善及子孙,古今之通谊也,其封吉孙中郎将、关内侯昌为博阳侯,奉吉后。”国绝三十二岁复续云。昌传子至孙,王莽时乃绝。

赞曰:古之制名,必繇象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

诗句:

  • 成帝时,修废功。
  • 以吉旧恩尤重。
  • 鸿嘉元年制诏丞相御史:”盖闻褒功德,继绝统,所以重宗庙,广贤圣之路也。故博阳侯吉以旧恩有功而封,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夫善善及子孙,古今之通谊也,其封吉孙中郎将、关内侯昌为博阳侯,奉吉后。”
  • 国绝三十二岁复续云。
  • 昌传子至孙,王莽时乃绝。

译文:
西汉时期,皇帝下令恢复被废除的功绩。因为丙吉曾经因旧有的恩情有功被封赏,而现在他的祭祀已经断绝,皇帝对此非常惋惜。古代认为,对善良的人给予赞扬并使其后代继承这种美德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因此封赏丙吉的孙子丙吉为中郎将、关内侯,以继承丙吉的爵位。丙吉的后代在王莽统治时期再次被恢复爵位。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西汉时期皇帝对有功之人的表彰和重视,以及他们与国家的关系。皇帝通过恢复他们的祭祀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尊敬,同时也强调了忠诚和德行的重要性。诗中的“古之制名,必繇象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表明古代的命名和评价都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和性质来进行的,体现了一种从自然现象中汲取灵感和启示的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