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制诏御史:“朕夙兴夜寐,以求贤为右,不异亲疏近远,务在安民而已。扶风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早夭不遂,不得终其功业,朕甚怜之。其赐翁归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祠。”
翁归三子皆为郡守。少子岑历位九卿,至后将军。而闳孺应至广陵相,有治名。由是世称田延年为知人。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文学。父义为燕郎中。刺王之谋逆也,义谏而死,燕人闵之。是时,昭帝富于春秋,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贤良、文学,问以得失。时魏相以文学对策,以为“赏罚所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强谏,为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光纳其言,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
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制诏御史:“朕夙兴夜寐,以求贤为右,不异亲疏近远,务在安民而已。扶风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早夭不遂,不得终其功业,朕甚怜之。其赐翁归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祠。” 翁归三子皆为郡守。少子岑历位九卿,至后将军。而闳孺应至广陵相,有治名。由是世称田延年为知人。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文学。父义为燕郎中。刺王之谋逆也,义谏而死,燕人闵之。是时,昭帝富于春秋,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贤良、文学,问以得失。时魏相以文学对策,以为“赏罚所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强谏,为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光纳其言,因擢延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
此段文字描述了汉朝时期两位官员的故事和成就。翁归是一位廉洁自守的官员,虽然担任了重要的职务,但他始终坚守清廉自守的原则,从不涉及私人事务。他的温和谦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尽管他在几年内去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但皇帝非常怀念他,并给予他的儿子丰厚的赏赐,包括黄金百斤用于祭祀。此外,翁归有三个儿子都成为了郡守。其中小儿子岑历任九卿直到后将军,而大儿子闳孺甚至达到了广陵相的职位,并因其治理能力而闻名。因此后世称颂田延年为知人。
韩延寿字长公,原本生活在燕地。年轻时就担任过郡的文学官。他的父亲韩义曾为燕国的郎中。当燕王谋反时,韩义因直言劝谏而被杀害。由于韩义没有亲人可以求助,人们对他深感怜悯。当时昭帝年纪尚轻,由霍光掌管国家大权,他征召各地的贤良和文学之士来询问国家的利弊得失。当时魏相以文学才能进行对策,认为“赏罚是劝善禁恶的根本。最近燕王行为不端,韩义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坚决劝谏,结果被燕王杀害。韩义与自己的亲属相比并无亲情关系,却效仿比干的行为,应当明确奖励他的儿子,以此来向天下表明作为大臣的责任和原则。”霍光采纳了他的意见,提拔韩延寿为谏大夫,并调任至淮阳太守。他的治理业绩显著,后来他被调往颍川任职。
这段文字还提到了韩延寿的父亲韩义的事迹。他曾经担任燕国的郎中,因为参与燕王的谋反而被杀害。韩义是一个无私的人,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哀悼。然而,韩延寿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牺牲而放弃正义和勇气,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翁归和韩延寿两位官员的故事,展示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的高尚品德。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对待国家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