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以高第入守右扶风,满岁为真。选用廉平疾奸吏以为右职,接待以礼,好恶与同之;其负翁归,罚亦必行。治如在东海故迹,奸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贼发其比伍中,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翁归言,无有遗脱。缓于小弱,急于豪强。豪强有论罪,输掌畜官,使斫莝,责以员程,不得取代。不中程,辄笞督,极者至以鈇自刭而死。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盗贼课常为三辅最。

赵尹韩张两王传(节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解析:

  1. 诗句翻译
  • “征拜”指的是被征召担任官职。
  • “东海太守”指的是赵广汉被任命为东海郡的行政长官。
  • “过辞廷尉于定国”中的“廷尉”是指汉朝时期的最高司法官员,即大理寺卿。“于定国”是廷尉的名字。这句话描述的是赵广汉在就职前拜访了廷尉于定国,表达了对工作的尊重和谦虚。
  1. 注释与关键词解释
  • “翁归”(翁归),即尹翁归,赵广汉的同僚、好友和同事。
  • “治明察”,治理地方时能够洞察民情、处理事务清明透彻。
  • “县县各有记籍”,每个县都有记录当地吏民贤能与否的档案。

赏析:

赵尹韩张两王传中,描述了赵广汉在担任东海太守时的事迹。他不仅在任职前拜访了廷尉于定国以表示敬意,还展现了其治理地方的能力,如通过“县县各有记籍”来确保吏治清明。这种严格的管理和高效的治理方式,使得东海得到了很好的管理,盗贼等犯罪行为也得到了及时的打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