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崩,王莽白王太后征宝以为光禄大夫,与王舜等俱迎中山王。平帝立,宝为大司农。会越巂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建武中,录旧德臣,以宝孙伉为诸长。

毌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内领尚书,外典兵马,踵故选置从事中郎与参谋议,奏请隆为从事中郎,迁谏大夫。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老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翼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

《汉书·毋将隆传》的赏析:

  1. 作者简介
  • 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他曾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的从事中郎,后升任谏大夫。在哀帝时期,毋将隆因敢于直言进谏而被罢免。
  1. 人物生平
  • 毋将隆在成帝末年被举荐为谏大夫,后来因为上书奏请定陶王留在国邸以安抚天下而被罢免。
  1. 政治立场
  • 毋将隆在政治上表现出明显的刚直,他在担任冀州牧时处理中山冯太后(冯昭仪)的案子时,冤屈了无辜者,因此被认为不适合处在朝廷的核心位置。
  1. 文学成就
  • 毋将隆不仅在政治上有争议性的表现,他的文学作品也颇具特色。《汉书·毋将隆传》中收录了他的一些文章和诗作,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词内容
  • 毋将隆的作品包括了诗歌和铭文等,其内容多涉及对朝廷政治、社会状况的批评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正义的追求。
  1. 文化影响
  • 毋将隆的诗歌和铭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展示了他对古代制度的理解和批判,体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
  1. 后世评价
  • 毋将隆的生平和作品在后世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争议,不同的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有所不同。然而,无论评价如何,毋将隆作为一位敢于直言的文人形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毋将隆不仅是西汉末年的一名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学造诣的文人。通过对他的生平、作品以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书·毋将隆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毋将隆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