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了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丹之辅相,皆此类也。

诗句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了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丹之辅相,皆此类也。

译文

建昭之后,元帝得了病,不再处理政务,只喜欢听音乐。有时他会把击鼓放在殿下,自己站在台阶上看,用铜制的弹丸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和严鼓的节拍相协调。后宫以及身边的侍从中没有人能够做到这样。而定陶王也能做到这一点,皇帝多次称赞他很有才华。司马丹上前说道:“一般说来有才能的人,应该敏捷聪明而且喜欢学习,能复习旧的知识又能了解新的情况。像皇太了这样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至于那些擅长乐器的人能在鼓、瑟、琴、笙等乐器间游走自如的,那就像是陈惠、李微比匡衡更出色,可以成为宰相那样的人。”皇帝沉默不语,笑了笑。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中山哀王去世了,太子前去吊唁,哀王曾是皇帝的小弟弟,和太子一起学习成长。皇帝看到太子时,非常感慨哀王的死,悲伤得不能自已。太子来到跟前,却没有表现出悲伤的样子。皇帝很不高兴地说:“怎么会有人不仁慈善良却能担当起治理国家的责任来为人民服务呢?”皇帝把责备的话转嫁到了司马丹身上。司马丹摘去帽子跪在地上向皇帝道歉说:“我的确看出陛下对哀王的哀悼之情很深,以至于感到忧伤。之前太子前来参见时,我私下告诉他不要哭泣,以免让陛下伤心。如果真是这样,是我的过错,应当处以死刑。”皇帝听了后觉得司马丹说的有道理,心里也就释怀了。司马丹辅助朝政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情形。

注释

  1. 建昭之后:指的是西汉时期皇帝刘骜在位的年份。
  2. 元帝:汉成帝的称号。
  3. 疾:疾病,这里指生病。
  4. 不亲政事:不亲自处理政务。
  5. 好音乐:喜好音乐。
  6. 或置鼙鼓殿下:有时候会将鼓放在殿下。鼙鼓是古代战争中用来鼓舞士气的乐器。
  7. 自临轩槛上:亲自站在台阶上看。
  8. 隤(tuī)铜丸以擿(zhe)鼓:用铜制的弹丸敲击鼓面。隤同“颓”,意思是倾斜,这里是指铜丸。
  9. 严鼓之节:指鼓点的节奏严谨有力。
  10. 后宫及左右:指皇后和身边的宫女。
  11. 器人:擅长演奏乐艺的人。
  12. 皇太了:指的是汉成帝的名号。
  13. 陈惠、李微:两位汉代著名的琴师。
  14. 匡衡:汉代著名宰相。
  15. 皇太了是也:意思是像皇太了这样的人才也是可以的。
  16. 安:哪里。
  17. 慈仁:仁慈善良。
  18. 中山哀王:即中山哀王刘宇,汉成帝刘骜的同父异母弟弟。
  19. 太子前吊:太子前去慰问哀王的丧事。
  20. 长:同“常”,“常常”的意思。
  21. 上望见太子:皇帝看见哀王的儿子刘宇前来吊唁。
  22. 大恨:非常失望或懊恼。
  23. 以责谓丹:以责问的态度对司马丹说。
  24. 丹免冠谢上:司马丹摘掉帽子向皇帝道歉。
  25. 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真的看出陛下对中山哀王的哀悼之情很深。
  26. 感损:因悲痛而损伤心神。
  27. 当死:该受到惩罚或处分。
  28. 辅相:帮助执政,辅佐帝王,这里指辅佐皇帝。
  29. 皆此类也:都是这种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