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是时,太子长舅阳平侯王凤为卫尉、侍中,与皇后、太子皆忧,不知所出。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侯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适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曰:“吾日困劣,而太子、两王幼少,意中恋恋,亦何不念乎!然无有此议。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驸马都尉安所受此语?”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谓丹曰:“吾病浸加,恐不能自还。善辅道太子,毋违我意!”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译文:

竟宁元年,皇帝卧病在床,傅昭仪和定陶王经常在身边,而皇后、太子很少有机会接近。皇帝的病情逐渐加重,心情变得忧郁不平,多次向尚书询问景帝时立胶东王为太子的故事。这时候,太子的舅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卫尉、侍中,与皇后和太子都感到忧虑,不知所措。王丹作为亲密大臣得以侍奉皇帝,每当皇帝私下独寝的时候,他就直接进入卧室,跪在地上,伏在青色蒲席上,哭泣着说:“皇太子以嫡长子的地位被立为储君已有十多年了,他的名号关系到天下百姓的生活,天下无不归心于太子。现在人们流传道路中,有动摇太子地位的议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公卿以下的官员必定会以死相争,不听从陛下的命令。臣愿先受赐死以示群臣!”皇帝平时仁慈,不忍心看到王丹哭得泣不成声的样子,听到他又切至的话语,心中深受感动,叹息道:“我身体日渐衰弱,而太子和两位亲王年龄还小,我心中很是牵挂,怎么不考虑呢!但这并没有这样的议论。况且皇后谨慎稳重,先帝又深爱太子,我怎能违背先帝的心意!驸马都尉安从哪里接受到这些话呢?”王丹立刻退下,叩首说道:“愚臣听说,罪当处死!”皇帝于是接受了他的意见,对王丹说:“我的病渐渐加重,恐怕不能自己康复。好好辅佐太子即位,不要违背我的心意!”王丹叹息后起身。太子因此成为嗣位之人。

赏析:

这是一篇描述汉武帝晚年病情和处理朝政的文章。文章通过叙述皇帝卧病期间的心理状态、朝政局势以及王丹的言行举止,展示了汉武帝对太子和两王的关怀,以及对朝廷稳定和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皇位传承的复杂心理和权力斗争。

文章开头描述了皇帝卧病期间的情景,以及朝中大臣们对此的不同反应。接着通过王丹的言论揭示了皇帝心中的忧虑和不安。王丹作为皇帝的亲近大臣,其言行对皇帝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通过皇帝的回应,传达了他对太子和两王的支持和关爱。

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通过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政治氛围和人物性格。同时,文章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宫廷政治的实际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