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宣为丞相,而翟方进为司直。宣知方进名儒,有宰相器,深结厚焉。后方进竟代为丞相,思宣旧恩,宣免后二岁,荐宣明习文法,练国制度,前所坐过薄,可复进用。上征宣复爵高阳侯,加宠特进,位次师安昌侯,给事中,视尚书事。宣复尊重。任政数年,后坐善定陵侯淳于长罢就第。

初,宣有两弟,明、修:明至南阳太守;修历郡守、京兆尹、少府,善交接,得州里之称。后母常从修居官。宣为丞相时,修为临菑令,宣迎后母,修不遣。后母病死,修去官持服。宣谓修三年服少能行之者,兄弟相驳不可,修遂竟服,繇是兄弟不和。

久之,哀帝初即位,博士申咸给事中,亦东海人也,毁宣不供养行丧服,薄于骨肉,前以不忠孝免,不宜复列封侯在朝省。宣子况为右曹侍郎,数闻其语,赇客杨明,欲令创咸面目,使不居位。会司隶缺,况恐咸为之,遂令明遮斫咸宫门外,断鼻唇,身八创。

《汉书·传·薛宣朱博传》赏析

在《汉书·传·薛宣朱博传》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薛宣和朱博的生平事迹,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官场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政治环境。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县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官职的变动与升迁。年轻时,他曾担任过廷尉书佐和都船狱吏。后来,他通过察廉考试获得了官位,补任不其县丞。这一经历表明,薛宣虽然出身于小吏家庭,但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才能,最终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权力。琅邪太守赵贡对他的评价更是对他能力的认可,这不仅增强了他在官场上的可信度,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薛宣的政治生涯并未一帆风顺。他因苛察而受到一些指责,但同时也因为其公正无私、敢于直言的性格而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在治理不其县时,他以简朴的生活和严格的治理赢得了民众的敬重,这种清廉的形象使他在民间拥有较高的声望。然而,他的性格也使得他在处理某些复杂的政治问题时显得过于严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政治发展空间。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他的家世背景并不显赫,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官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尽管他是文吏出身,但在担任冀州刺史期间,他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应变能力。他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关系来处理政务,使得许多难题得以顺利解决。此外,朱博还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判断力,这使得他在关键时刻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

朱博的政治生涯同样充满了挑战与困难。他的好友陈咸因为泄露省中语而被下狱,朱博得知后立即采取行动,帮助陈咸脱险。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朱博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也反映出他对于友情和忠诚的重视。

在《汉书·传·薛宣朱博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官员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应对这些困难。薛宣在官场上的严谨作风和朱博在危机时刻的果断行动,都是中国古代官场文化中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两位官员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官场文化,还能够对历史人物的个性和行为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