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而栗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巨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材,迁在栗。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冯翊垂拱蒙成。愿勉所职,卒功业。”

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晓曰:“府所以不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

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系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掾实不知。掾惭恐自杀。宣闻之,移书池阳曰:“县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私受赇,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立诚廉士,甚可闵惜!其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以显其魂。府掾史素与立相知者,皆予送葬。”

诗句及译文对照

1. 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而栗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巨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材,迁在栗。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冯翊垂拱蒙成。愿勉所职,卒功业。”

  • 注释: “频阳县”是位于今天陕西省境内的一个地名。“上郡”、“西河”都是汉朝时的地区名称,这里指代两个相邻的郡。“盗贼”指的是犯罪的人民。“平陵薛恭”和“栗邑县”分别是指两位官员的籍贯地。“楼烦长”是一个官职名,属于管理边远地区的官员。“茂材”指的是选拔的人才。“孟公绰”是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因其道德品质被赞颂。“赵魏”和“滕薛”分别指代赵国和魏国。“垂拱”意味着轻松治理国家,没有太多的政事负担。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通过调动人才来改变当地治安状况的故事。通过将不同才能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他们成功地恢复了地方的秩序,并最终实现了个人的成就。诗中还表达了一种理想化的观念,即好的治理应该基于道德和能力的结合。

2. 宣得郡中吏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晓曰:“府所以不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长吏莫不喜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

  • 注释: “郡中吏民罪名”指的是郡中的官吏和平民百姓犯下的罪行。“召告其县长吏”表示官员们被召集起来,由宣进行警告和教育。“自行罚”意味着这些长吏们自己决定如何处理这些罪行。“府所以不自发举者”说明宣之所以不亲自介入,是因为他不希望通过干预地方治理来抢夺一个好名声。

  • 赏析: 这一部分展现了宣作为太守的公正和明智。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干涉下属处理问题,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既体现了他的智慧,也体现了他对下属的尊重。

3. 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池阳令举廉吏狱掾王立,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系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掾实不知。掾惭恐自杀。宣闻之,移书池阳曰:“县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私受赇,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立诚廉士,甚可闵惜!其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以显其魂。府掾史素与立相知者,皆予送葬。”

  • 注释: “吏”指的是地方官员或公务员。“赏罚明”指的是他能够公正地执行奖惩制度。“用法平”指的是他使用法律公平无私。“条教可纪”指的是他所制定的规章条例可以记录下来供后人学习。“池阳”是今天的陕西省池州市。“廉吏狱掾”指的是清廉能干的狱官。”受赇”指的是接受贿赂。”杀身以自明”表示狱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不惜牺牲生命。”闵惜”指的是同情怜悯。”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表示用公文记录并宣布立的死亡情况以昭示其名誉。”掾史”指的是负责处理案件的吏员。”予送葬”表示给予葬礼所需的财物支持。

  • 赏析: 这一段描述了一位正直的官员面对腐败和贿赂的挑战时的坚持和勇气。他不仅公开揭露了贪官的行为,而且还给予了死者家属应有的尊重和支持。这反映了他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性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