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或倚夷门而笑,或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间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帚彗而先驱。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乡使上世之士处乎今,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又安得青紫?
“且吾闻之,炎炎者灭,隆隆者绝;观雷观火,为盈为实,天收其声,地藏其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清爰静,游神之廷;惟寂惟莫,守德之宅。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子徒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之病甚,不遭臾跗、扁鹊,悲夫!”
翻译
在古代,士人可以解下身上的绑缚相会,也可以卸下布衣拜师学习;他们倚靠在夷门之旁笑对世间,横渡江潭捕鱼为生;有的人七十岁仍四处奔走却未被采纳,有的人立谈之间便被封侯;有的穷困潦倒居于陋巷,有的拿着扫帚在前面开道。因此,士人往往很得信赖他们的口才而奋力书写,他们无所畏惧地突破各种障碍。
现在县令不聘请士人,郡守不迎接学者,朝廷官员不与宾客握手问候,将帅不低头弯腰;言谈奇特者常被怀疑,行为特异者会被斥退,因此想说话的人只得压抑舌头而坚守声音,想行走的人只能模拟脚步而选择路径。要是历史上的士人生活在今天,即使科举考试没有取得甲等成绩、品行不符合孝廉标准,甚至不是方正之士,仅能上书抗言,批评朝政是非,高官厚禄等待诏命,下级官员触怒皇帝而被罢免,又怎会得到青紫绶带呢?
“而且我听说,烈火炎炎终将消亡,雷声隆隆终归断绝;观察雷鸣火起,盛极必衰,天地收回其声响,大地收纳其热量。地位崇高之家,鬼魅窥视着他们的居所。巧取豪夺之人必将灭亡,默默寡言之人则得以保存;权高势重者家门危难,自己守正者自身安全。所以知道玄妙、明白道理,是守道的极致;清静寡欲、游心无碍,是游神的殿堂;寂静无声、守身如玉,是守德的居所。世事变迁,人事无常,人性不变,彼此更迭,难以预料。如今你竟以鸱枭讥笑凤凰,以蝘蜓戏谑龟龙,不觉得很荒谬吗?你徒然嘲笑我崇尚玄学尚白,我也笑话你病得厉害,若没有臾跗、扁鹊的话,真是太可悲了。”
赏析
这首诗是扬雄对当时士人生活状态的反思和批评。通过比喻和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一些士人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格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