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
扬子曰:“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拉髂,免于微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激卬万乘之主,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顉颐折頞,涕涶流沫,西揖强秦之相,扼其咽,炕其气,附其背而夺其位,时也。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雒阳,娄敬委辂脱挽,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适也。五帝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甫刑》靡敝,秦法酷烈,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故有造萧何律于唐、虞之世,则悖矣;有作叔孙通仪于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于成周之世,则缪矣;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向若阺隤,唯其人之赡知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故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夫蔺先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南山,公孙创业于金马,票骑发迹于祁连,司马长卿窃訾于卓氏,东方朔割炙于细君。仆诚不能与此数公者并,故默然独守吾《太玄》。”
诗句:客曰:“然则靡《玄》无所成名乎?范、蔡以下何必《玄》哉?”
译文:一个客人问道:“那么扬雄的《太玄经》就没有成名的地方吗?范雎、蔡泽以下的《玄》又有什么必要呢?”
注释:靡,没有。范雎,魏国逃亡的人。魏,指魏国,这里代指魏国的灭亡。范雎是魏国的谋臣,后成为秦国的重臣,他通过智谋帮助秦昭王夺取了穰侯的权位,但后来因涉嫌谋反而被处死。范雎的事例代表了范氏家族在战国时期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蔡泽,赵国人,曾游历于秦国,受到秦王的赏识和重用。他的成功案例代表了战国时代知识分子的政治抱负与才能。泾阳,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当时是秦国的重要城市之一。穰侯,即魏冉,秦昭王的亲信,掌握着秦国的实权,其势力一度非常强大。激卬,意指激励、鼓舞、振奋。万乘之主,指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通常指的是诸侯国的国王。激卬万乘之主,意即激励万乘之主,这里指秦王赢政(历史上的秦始皇)。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意即在泾阳这个地方取代了穰侯(指魏冉)的职位。当也,这里是对前面内容的肯定回应,表示认同范雎、蔡泽的行为是正当的。翕肩蹈背,形容众人齐心协力,奋力向前。扶服入橐,意指扶持进入袋子里。激卬,激励。范雎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功地激励了秦王赢政,并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意即在泾阳这个地方取代了穰侯(指魏冉)的职位。这里体现了范雎的政治策略和才能。当也,这里是对前面内容的肯定回应,表示认同范雎、蔡泽的行为是正当的。翕肩蹈背,形容众人齐心协力,奋力向前。扶服入橐,意指扶持进入袋子里。激卬,激励。范雎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功地激励了秦王赢政,并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意即在泾阳这个地方取代了穰侯(指魏冉)的职位。这里体现了范雎的政治策略和才能。当也,这里是对前面内容的肯定回应,表示认同范雎、蔡泽的行为是正当的。翕肩蹈背,形容众人齐心协力,奋力向前。扶服入橐,意指扶持进入袋子里。激卬,激励。范雎通过自己的胆识和智慧,成功地激励了秦王赢政,并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也,这里是对前面内容的肯定回应,表示认同范雎、蔡泽的行为是正当的。翕肩蹈背,形容众人齐心协力,奋力向前。扶服入橐逐字注释如下:
赏析:本诗出自《汉书·扬雄传下》,是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议论文。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范雎、蔡泽以及其他历史人物的不同看法和评价。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分析,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独特的见解以及卓越的文学才华。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扬雄对于范雎、蔡泽以及其他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非常严谨和有深度的。他不仅关注他们的个人经历和事迹,更关注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例如,他对范雎的评价就强调了他的智慧和政治才能,认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激励了秦王赢政,并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对于蔡泽的评价则更加赞赏他的游历背景和对国家的贡献,认为他能够游历各国并受到秦王的信任和重用。同时, 扬雄也指出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或不足之处,如范雎的过度自信和骄傲可能导致了他的失败;蔡泽的成功则可能只是一时的机会而非真正的才能。
这段对话还反映出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观——即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表面的现象而忽视内在的本质。扬雄通过分析范雎、蔡泽等人的行为动机和结果,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种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很多学者往往只注重事实的表面而忽视了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汉书·扬雄传下》中的这段对话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对话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思考和学术探讨。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入挖掘和理性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学术风气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