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诸篇,多古文说。都尉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明《穀梁春秋》为博士、部刺史,又传《左氏》。常授虢徐敖。敖为右扶风掾,又传《毛诗》,授王璜、平陵涂惲子真。子真授河南桑钦君长。王莽时,诸学皆立。刘歆为国师,璜、惲等皆贵显。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之,非是。霸辞受父,父有弟子尉氏樊并。时,太中大夫平当、侍御史周敞劝上存之。后樊并谋反,乃黜其书。

诗句: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

译文:《六艺》是古代王教的典籍,先圣用它们来阐明天理、正人伦、达到至治的社会法则。周代的道统衰败,礼乐征伐等政治权力逐渐从诸侯手中转移出去。

注释:《六艺》是六种古代的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内容被认为是古代圣人用来阐述道理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学问。周朝的衰落导致这些经典的权威受到质疑,礼乐等权力开始从诸侯手中转移到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之下。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儒家对经典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在汉代儒学中,“六艺”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政治理念的实践,体现了先祖们对于社会秩序和谐的追求。通过强调《六艺》,班固展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以及它在维护封建制度中的作用。同时,诗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礼乐等传统权力的转移反映了社会变迁和历史演进的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