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都,河东大阳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金百斤,由此重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拜都为济南守。至则诛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称曰:“已背亲而出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居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

诗句释义

  1. 郅都
  • 人物: 郅都,一名河东大阳人,以其勇敢和正直的直谏能力闻名。
  • 背景: 在景帝时,郅都担任中郎将,敢于直言,并在朝堂上当面斥责大臣。
  1. 从入上林
  • 场景描述: 他跟随文帝进入上林苑,期间遇到了贾姬在厕间被野彘闯入的事件。
  • 郅都行动: 面对这种情况,郅都不畏惧皇帝本人,而是直接上前阻止了野猪的伤害行为。
  1. 赐金百斤
  • 赏赐原因: 由于郅都的果断和英勇,皇帝赐给他金百斤作为奖赏。
  • 影响: 此事件不仅彰显了郅都的勇猛和正直,也使他在朝廷中的声望大增。
  1. 济南瞷氏
  • 背景: 济南瞷氏宗族三百余家,家族中有奸猾分子,使得二千石官员束手无策。
  • 治理: 景帝任命郅都为济南守,开始对这一豪猾宗族进行严厉的打击,最终使得瞷氏族中的首恶受到严惩,其他成员也纷纷恐惧。
  1. 独先严酷
  • 特点: 郅都将严酷的法治视为自己职责的一部分,即使面对尊贵如丞相的人士,也不放过任何一丝不公和腐败。
  • 社会影响: 这种独到的执法风格使得郅都成为了“苍鹰”,象征着无情和威猛。
  1. 行法不避贵戚
  • 行为准则: 郅都坚持依法行事,不因身份地位而有所偏袒或退缩。
  • 社会评价: 他的这种做法使得普通百姓感到安全,贵族和宗室则对他敬而远之,称其为“苍鹰”。

译文与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郅都的勇敢、正直和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他以雷霆万钧之势震慑奸邪,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同时,通过对比孔子和老庄的言论,揭示了郅都执法理念的核心:严刑峻法并非治国的根本,道德和礼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这不仅体现了郅都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汉代法律制度的某些特征,即法律是治世的工具而非治理的源头。

注释

  1.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孔子强调政治和刑罚的重要性,但指出只有高尚的道德才能使人真正获得美德。这反映了他对理想治理方式的追求。
  2.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老子认为高尚无为才是真正的德行,而低俗的德行会导致道德的丧失和犯罪的增加。这表达了他对于统治者应避免过度干预的观点。

总结

通过郅都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古代英雄的形象,更感受到了一种理想的治理模式:即在严格法制的基础上辅以道德教育,以此达到社会的和谐与正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