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甯成、周阳由之后,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治类多成、由等矣。
赵禹,斄人也。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事太尉周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武帝时,禹以刀笔吏积劳,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中大夫。与张汤论定律令,作见知,吏传相监司以法,尽自此始。
禹为人廉裾,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见法辄取,亦不复案求官属阴罪。尝中废,已为廷尉。始条侯以禹贼深,及禹为少府九卿,酷急。至晚节,事益多。吏务为严峻,而禹治加缓,名为平。王温舒等后起,治峻禹。禹以老,徙为燕相,数岁,悖乱有罪,免归。后十余年,以寿卒于家。
诗句及译文
自宁成、周阳由之后,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治类多成、由等矣。赵禹,斄人也。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事太尉周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武帝时,禹以刀笔吏积劳,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中大夫。与张汤论定律令,作见知,吏传相监司以法,尽自此始。
注释
- 宁成、周阳由: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宁成和周阳由,他们以严酷的手段治理国家,使汉朝的刑法更加严苛。
- 赵禹:赵国人,担任中都官的小官,后因才能被推荐到太尉周亚夫手下工作。他在周亚夫的领导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
- 斄: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一带。
- 中都官:汉朝的一种官职名称,主要负责京城地区的事务。
- 张汤:东汉时期的著名酷吏,以其严格的法律执行而著称。
- 见知:一种法律规定,要求官员在任职前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自己的财产和社会关系。
- 见知:一种法律规定,要求官员在任职前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自己的财产和社会关系。
- 武帝:汉武帝刘彻,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法治改革。
- 中大夫:官职名称,属于高级官吏,负责协助丞相处理政务。
赏析
赵禹作为汉武帝时期的酷吏之一,其经历和贡献在《汉书·酷吏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载。他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也体现了古代法治思想中对公正和严明的追求。赵禹的经历从一个小官开始,逐渐成长为高级官吏,这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奋斗和坚持的故事。他在周亚夫手下工作的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而在汉武帝时期,他又通过严格的法律执行和清廉的作风,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和尊重。赵禹的一生,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一个典型的代表,通过他的经历可以看到古代法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