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史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故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以有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也。”盖天下言治生者祖白圭。
猗顿用盬盐起,邯郸郭纵以铸冶成业,与王者埒富。
乌氏蠃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戎王。戎王十倍其偿,予畜,畜至用谷量牛马。秦始皇令蠃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即二十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衣食好美矣。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牛千蹄角,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波,山居千章之萩。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诗句翻译及注释:
-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史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译文:
- 白圭,是周朝的人。在魏文侯时期,李史致力于充分利用土地的生产力,而白圭却关注时势变化的动向。因此,他会放弃别人已经获得的东西,转而追求别人没有的东西。他能够控制饮食,忍耐嗜好和欲望,节约服装,与他的仆人一样共同享受艰苦的生活,对时机的反应如同猛兽或鸟类一样敏锐。
注释:
- “周”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名,这里特指周朝。
- “李史”是指魏国的一位官员或学者,他在魏文侯时期专注于利用土地的生产力。
- “白圭”则是被提及的人物,他是周朝的人,具体时间不详,但在魏文侯时期活跃。
- “魏文侯”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君主,他的统治时期大约为前445年至前396年。
- “李史务尽地力”意味着李史致力于充分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
- “白圭乐观时变”则描述了白圭对时势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适应能力,这反映了他在经营过程中的灵活性。
-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展现了白圭的商业智慧,即在市场变化中寻找机会,通过适时的买卖行为来获取利润。
-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进一步描绘了白圭节俭的生活态度和对时机把握的能力。
赏析:
- 此句通过对白圭生活态度和商业行为的描写,展示了一个成功商人的形象。白圭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抓住机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取得成功。这种描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人对于节俭、勤奋和智慧的重视。同时,通过对比李史和白圭的不同特点,也揭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领域的成就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