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使杨信使于匈奴。是时,汉东拔濊貉、朝鲜以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又西通月氏、大夏,以翁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又北益广田至眩雷为塞,而匈奴终不敢以为言。是岁,翕侯信死,汉用事者以匈奴已弱,可臣从也。杨信为人刚直屈强,素非贵臣也,单于不亲。欲召入,不肯去节,乃坐穹庐外见杨信。杨信说单于曰:“即欲和亲,以单于太子为质于汉。”单于曰:“非故约。故约,汉常遣翁主,给缯絮、食物有品,以和亲,而匈奴亦不复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生,以为欲说,折其辞辩;少年,以为欲刺,折其气。每汉兵入匈奴,匈奴辄报偿。汉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汉使,必得当乃止。

汉使杨信出使匈奴

原诗:
汉书·传·匈奴传上
汉使杨信出使于匈奴。是时,汉东拔濊貉、朝鲜以为郡,而西置酒泉郡以隔绝胡与羌通之路。又西通月氏、大夏,以翁主妻乌孙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又北益广田至眩雷为塞,而匈奴终不敢以为言。是岁,翕侯信死,汉用事者以匈奴已弱,可臣从也。杨信为人刚直屈强,素非贵臣也,单于不亲。欲召入,不肯去节,乃坐穹庐外见杨信。杨信说单于曰:“即欲和亲,以单于太子为质于汉。”单于曰:“非故约。故约,汉常遣翁主,给缯絮、食物有品,以和亲,而匈奴亦不复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匈奴俗,见汉使非中贵人,其儒生,以为欲说,折其辞辩;少年,以为欲刺,折其气。每汉兵入匈奴,匈奴辄报偿。汉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汉使,必得当乃止。

译文及注释

  • 杨信被派到匈奴执行任务。此时,汉朝已经在东部将濊貉、朝鲜划为郡县,在西部设置了酒泉郡来隔断匈奴与羌族的交往。同时,汉朝也通过和西域的月氏、大夏等国家的交往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在北方,汉朝还扩大了田地面积,直到眩雷这个地方设立边防。尽管如此,匈奴始终没有对汉朝提出挑战。
  • 这一年,翕侯杨信去世。汉朝的执政者认为匈奴已经衰弱,可以将其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因此,杨信被派遣出使匈奴。杨信性格刚直不阿,虽然不是高官贵族,但单于对他并不亲近。然而,当杨自信意要进入单于的帐篷时,单于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毡帐,而是坐在外面接见了他。杨信向单于进言说:“如果您想要和平相处,我愿意把您的太子作为人质送到汉朝。”单于回答说:“这不是过去的约定。过去,汉朝总是派遣地位较高的妇女(称为‘翁主’)作为人质送给我们,并且每次赠送的物资都有等级和数量的规定,以此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而我们的匈奴也没有因此而骚扰边境。如今您却想要恢复古代的做法,让我的太子成为人质,这恐怕不行吧?”匈奴人看到汉朝使者如果不属于高官显贵或者学者,就会认为他们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故意夸大言辞;如果是年轻人,就会认为他们是来攻击对方的。每当汉朝军队进入匈奴境内时,匈奴人都会以某种方式进行报复。同样,当汉朝留下使节到匈奴时,匈奴也会留下他们的使节,但必须等到双方都感到合适才会结束这次交流。

赏析

本诗主要描述了汉朝为了维护边疆安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策略。其中,杨信出使匈奴这一部分尤为引人注目。他以其刚直的性格和坚定的信念,成功地说服了单于接受和平协议,使得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紧张局势得到了缓解。同时,他也展示了汉朝在外交方面的智慧和策略,以及对于边疆安定的重视。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匈奴民族的特性和文化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个古老民族的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