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累单于咸立,以弟舆为左谷蠡王。乌珠留单于子苏屠胡本为左贤王,以弟屠耆阏氏子卢浑为右贤王。乌珠留单于在时,左贤王数死,以为其号不祥,更易命左贤王曰“护于”。护于之尊最贵,次当为单于,故乌珠留单于授其长子以为护于,欲传以国。咸怨乌珠留单于贬贱己号,不欲传国,及立,贬护于为左屠耆王。云、当遂劝咸和亲。

天凤元年,云、当遣人之西河虏猛制虏塞下,告塞吏曰欲见和亲侯。和亲侯王歙者,王昭君兄子也。中部都尉以闻。莽遣歙、歙弟骑都尉展德侯飒使匈奴,贺单于初立,赐黄金衣被缯帛,绐言侍子登在,因购求陈良、终带等。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校尉刀护贼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付使者,遣厨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飒。莽作焚如之刑,烧杀陈良等,罢诸将率屯兵,但置游击都尉。单于贪莽赂遗,帮外不失汉故事,然内利寇掠。又使还,知子登前死,怨恨,寇虏从左地入,不绝。使者问单于,辄曰:“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咸初立持国,威信尚浅,尽力禁止,不敢有二心。”

注释版诗句

  1. 诗句: 乌累单于咸立,以弟舆为左谷蠡王。
  • 释义: 乌累单于(即乌桓单于)刚刚即位,便任命自己的弟弟为左谷蠡王。
  1. 诗句: 乌珠留单于子苏屠胡本为左贤王,以弟屠耆阏氏子卢浑为右贤王。
  • 释义: 乌珠留单于的儿子苏屠胡本来担任左贤王,他的弟弟屠耆阏氏的儿子卢浑被任命成为右贤王。
  1. 诗句: 乌珠留单于在时,左贤王数死,以为其号不祥,更易命左贤王曰“护于”。
  • 释义: 当乌珠留单于在位期间,左贤王多次死亡,乌珠留单于认为这个称号不吉祥,于是将“左贤王”改为“护于”。
  1. 诗句: 护于之尊最贵,次当为单于,故乌珠留单于授其长子以为护于,欲传以国。
  • 释义: 由于“护于”的尊贵地位最高,其次是单于的地位,因此乌珠留单于把其长子封为“护于”,并打算将这个国家传给下一代。
  1. 诗句: 咸怨乌珠留单于贬贱己号,不欲传国,及立,贬护于为左屠耆王。
  • 释义: 乌珠留单于因不满自己被封为“护于”,不愿将国传给他,后来乌珠留单于被废,“护于”被降为左屠耆王。
  1. 诗句: 云、当遂劝咸和亲。
  • 释义: 王莽和陈良、终带以及他们的儿子陈歙等人一起劝说乌珠留单于与汉朝和亲。
  1. 诗句: 天凤元年,云、当遣人之西河虏猛制虏塞下,告塞吏曰欲见和亲侯。
  • 释义: 天凤元年(公元前10年),王莽和陈歙等人派人到西边黄河一带,向边境的守吏声称要会见汉朝的和亲使臣。
  1. 诗句: 和亲侯王歙者,王昭君兄子也。中部都尉以闻。
  • 释义: 和亲的对象是王昭君哥哥的儿子——王歙。消息被上报给了朝廷。
  1. 诗句: 莽遣歙、歙弟骑都尉展德侯飒使匈奴,贺单于初立,赐黄金衣被缯帛。
  • 释义: 王莽派王歙和王歙的弟弟骑都尉展德侯飒前往匈奴,祝贺单于刚即位,并赐以黄金、衣料和丝帛作为礼物。
  1. 诗句: 绐言侍子登在,因购求陈良、终带等。
  • 释义: 欺骗单于说有他的侄子陈登在汉朝做人质,因此王莽命令手下人追捕陈良、终带等人。
  1. 诗句: 单于尽收四人及手杀校尉刀护贼芝音妻子以下二十七人,皆械槛付使者,遣厨唯姑夕王富等四十人送歙、飒。
  • 释义: 匈奴单于将陈良、终带、陈歙、展德侯飒四人及其手下被杀的校尉刀护贼的女儿芝音的妻子等二十七人全部用刑具锁住交给了汉朝使者。另外还派遣厨房主管姑夕王富等四十人护送王歙、展德侯飒返回汉朝。
  1. 诗句: 莽作焚如之刑,烧杀陈良等,罢诸将率屯兵,但置游击都尉。
  • 释义: 王莽实施了焚烧刑罚,杀死了陈良等人。取消了所有将领率领的军队,只设置有游击都尉。
  1. 诗句: 单于贪莽赂遗,帮外不失汉故事,然内利寇掠。
  • 释义: 单于贪图王莽的贿赂,对外仍然保持汉朝的传统礼法,但实际上内心却喜欢掠夺。
  1. 诗句: 又使还,知子登前死,怨恨,寇虏从左地入,不绝。
  • 释义: 使者返回之后知道儿子陈登已经去世,心中充满怨恨,所以从左地来的侵略者接连不断进入汉朝边境。

赏析:

这段描述涉及了王莽时期的外交策略,特别是如何通过政治手段来影响邻国的行为。乌珠留单于因为国内的权力斗争而选择接受和亲政策,以稳定内部局势。王莽派遣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匈奴,表面上是为了祝贺单于新立,实则是为了进一步控制这一边疆国家。然而,这些行为并未得到真正的和平,反而导致了更多冲突和敌意的增加。此诗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外交策略背后的复杂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