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国,王治天山东丹渠谷,去长安八千五百七十里。户九十九,口五百,胜兵百一十五人。辅国侯、都尉、译长各一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千四百八十七里。

狐胡国,王治车师柳谷,去长安八千二百里。户五十五,口二百六十四,胜兵四十五人。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至都护治所千一百四十七里,至焉耆七百七十里。

山国,王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户四百五十,口五千,胜兵千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山出铁,民出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

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辅国侯、安国侯、左右将、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通善君、乡善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千八百七里,至焉耆八百三十五里。

”`
古诗文网 提供

《汉书·传·西域传下》是班固所著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详细记载了西汉和东汉时期西域各国的政治、地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下面将逐句对《汉书·传·西域传下》进行解析:

  1. 原文
    劫国,王治天山东丹渠谷,去长安八千五百七十里。户九十九,口五百,胜兵百一十五人。辅国侯、都尉、译长各一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千四百八十七里。
    狐胡国,王治车师柳谷,去长安八千二百里。户五十五,口二百六十四,胜兵四十五人。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至都护治所千一百四十七里,至焉耆七百七十里。
    山国,王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户四百五十,口五千,胜兵千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山出铁,民出居,寄田籴谷于焉耆、危须。
    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辅国侯、安国侯、左右将、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通善君、乡善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千八百七里,至焉耆八百三十五里。
  2. 译文详解
  • 劫国:王治理在天山东丹渠谷的一个小国,离长安有8570里。该国人口99户,505人,拥有115名士兵。该国设有辅国侯、都尉和翻译官各一名。向西到都护治所的距离是8470里。
  • 狐胡国:王治理在车师柳谷的一个较小国家,离长安820里。该国有55户,264口人,有45名士兵。该国设有辅国侯、左右的都尉各一人。向西到都护治所的距离是8147里,到达焉耆770里。
  • 山国:王治理在长安距离7170里的一个小国。该国有450户,5000口人,拥有1000名士兵。该国设有辅国侯、左右将军、左右都尉和翻译官各一人。向西到尉犁是240里,到西北的焉耆是61里,到西方的危须是260里,向东与鄯善、且末相接。山中出产铁,当地人民居住于此,在焉耆和危须之间租田购买粮食。
  • 车师前国:王治在交河城下的一个小国。河水从城中分流环绕而下,故有此名。该城离长安8150里。该国有700户,650人,拥有1865名士兵。该国王设有辅国侯、安国侯、左右将军、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通善君和乡善君各一人,还有两名翻译官。向西到都护治所的距离是8470里。
  1.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 王治所在:指的是各国的首都或行政中心所在地。例如“王治天山东丹渠谷”表示该小国位于天山东丹渠谷地区,是其政治中心所在地。
  • 距离和里程单位:“去长安……里”表示该国距离长安的具体距离,以里(古代长度单位)为单位。
  • 官职名称及职能:“辅国侯”、“都尉”、“译长”等都是当时的官职名称,分别负责辅佐国政、管理军事和沟通外交。
  •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说明该地河流分布的特点,以及城市因水流而命名。
  • 赏析
  • 地理环境与战略地位:《汉书》通过详细的地理信息描绘了西域各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反映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通和战略布局。
  • 经济交流与文化传播:文中提到的各种官职及其职能显示了当时西域各国内部的政治结构和行政管理体系,同时反映了当时中国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 历史背景与民族关系:通过对这些国家的地理、经济和政治情况的描述,揭示了汉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往来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展现了汉朝与西域各国间复杂而深远的关系。

通过上述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书·传·西域传下》的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