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后国,王治务涂谷,去长安八千九百五十里。户五百九十五,口四千七百七十四,胜兵千八百九十人。击胡侯、左右将、左右都尉、道民君、译长各一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千二百三十七里。
车师都尉国,户四十,口三百三十三,胜兵八十四人。
车师后城长国,户百五十四,口九百六十,胜兵二百六十人。
武帝天汉二年,以匈奴降者介和王为开陵侯,将楼兰国兵始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将数万骑救之,汉兵不利,引去。征和四年,遣重合侯马通将四万骑击匈奴,道过车师北,复遣开陵侯将楼兰、尉犁、危须凡六国兵别击车师,勿令得遮重合侯。诸国兵共围车师,车师王降服,臣属汉。
昭帝时,匈奴复使四千骑田车师。宣帝即位,遣五将将兵击匈奴,车师田者惊去,车师复通于汉。匈奴怒,召其太子军宿,欲以为质。军宿,焉耆外孙,不欲质匈奴,亡走焉耆。车师王更立子乌贵为太子。及乌贵立为王,与匈奴结婚姻,教匈奴遮汉道通乌孙者。
以下是对《汉书·西域传下》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及译文
- 天汉二年:汉武帝元封年间,汉朝首次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 开陵侯:指以降敌有功被封的侯王,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是张骞或李广利等。
- 车师后国:是西汉时期设置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治所在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
- 户五百九十五:表示人口数量,可能指的是当时车师后国的人口规模。
- 口四千七百七十四:同样表示人口数量。
- 胜兵千八百九十人:表明车师后国的军事实力,千八百九十人可能是指战车部队的数量。
- 西南至都护治所:描述车师后国与都护治所的距离和方位。
- 天山:位于今天的帕米尔高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博格达南北:指南北方向的车师地区,具体位置不明确,但与天山山脉有关。
- 吐鲁番:古西域国名,与现代地名有别,可能是指现在的吐鲁番盆地。
- 交河城:车师前部的古城遗址,在今天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境内。
- 金蒲城:车师后部的古城遗址,在今天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境内。
- 鄯善:古西域国名,与现代地名有别,可能是指现在的鄯善县。
赏析
《汉书·西域传下》是研究西汉时期西域历史的重要文献,详细记录了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对西域的统治和开发。通过这些诗句,可以窥见当时西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状况。例如,“开陵侯”和“车师后国”的记载显示了西汉初期对西域的重视和扩张;而“胜兵千八百九”则反映了车师地区在当时的军事地位和力量。同时,诗中的地理位置描述如“西南至都护治所”,也展现了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交通要冲。
《汉书·西域传下》不仅是研究汉代西域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理解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关键文献。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今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