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节二年,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吉、憙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王尚在其北石城中,未得,会军食尽,吉等且罢兵,归渠犁田。收秋毕,复发兵攻车师王于石城。王闻汉兵且至,北走匈奴求救,匈奴未为发兵。王来还,与贵人苏犹议欲降汉,恐不见信。苏犹教王击匈奴边国小蒲类,斩首,略其人民,以降吉。车师旁小金附国随汉军后盗车师,车师王复自请击破金附。
匈奴闻车师降汉,发兵攻车师,吉、憙引兵北逢之,匈奴不敢前。吉、憙即留一候与卒二十人留守王,吉等引兵归渠犁。车师王恐匈奴兵复至而见杀也,乃轻骑奔乌孙,吉即迎其妻子置渠犁。东奏事,至酒泉,有诏还田渠犁及车师,益积谷以安西国,侵匈奴。吉还,传送车师王妻子诣长安,赏赐甚厚,每朝会四夷,常尊显以示之。于是吉始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得降者,言单于大臣皆曰:“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害人国,不可不争也。”果遣骑来击田者,吉乃与校尉尽将渠犁田士千五百人往田,匈奴复益遣骑来,汉田卒少不能当,保车师城中。匈奴将即其城下谓吉曰:“单于必争此地,不可田也。”围城数日乃解。后常数千骑往来守车师,吉上书言:“车师去渠犁千余里,间以河山,北近匈奴,汉兵在渠犁者势不能相救,愿益田卒。”公卿议以为道远烦费,可且罢车师田者。诏遣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余里,扬威武车师旁。胡骑引去,吉乃得出,归渠犁,凡三校尉屯田。
诗句大意:汉书 · 传 · 西域传下记载,在地节二年,汉朝派遣侍郎郑吉和校尉司马憙带领被免除刑罪的人田渠犁,积存粮食,想攻打车师。秋季收获后,他们发动城郭诸国兵万余人,亲自率领所带领的田士千五百人进攻车师交河城,攻克了它。王还在北边的石城中,未能得手,恰逢军粮耗尽,郑吉等人将要罢兵回田渠犁。收秋结束之后,又发动兵攻车师王于石城。王听说汉朝军队将到,向北投奔匈奴求救,匈奴没有出兵。王回来后,与贵人苏犹商议想要投降汉廷,但害怕得不到信任。苏犹教王攻击匈奴边国小蒲类,斩杀敌人,掠夺其人民,以降汉。车师旁的小金附国跟随汉军后方盗窃车师,车师王又主动请求攻破金附国。匈奴得知车师降汉,发兵攻打车师,郑吉、司马憙领兵北上抵抗匈奴,匈奴因此不敢前进。郑吉、司马憙留下一个官员和二十名士兵留守王,然后引兵回渠犁。车师王担心匈奴兵再来而被杀,于是轻装骑马投奔乌孙,郑吉随即迎他妻子置渠犁。东奏事至酒泉,有诏令返回田渠犁及车师,增加积谷以安定西国,侵犯匈奴。郑吉回程,传送车师王的妻子和孩子到长安,赏赐丰厚,每当朝会四方夷族时,经常尊显以示之。于是郑吉开始派吏卒三百人前往田车师。得到降者说:“单于大臣都说:‘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地积谷,必伤害他国,不可不争夺。’果然派人来袭击田者,郑吉便和校尉全率渠犁田士共一千五佰人来田,匈奴再次增派骑兵来进攻,汉田卒不能抵挡,保车师城中。匈奴将领就在其城下对郑吉说:’单于必争此地,不可田也。’围城数日后才解。”后来常常数千骑往来守卫车师,郑吉上书说:“车师与渠犁相距一千多里,中间隔着河流山峦,北边临近匈奴,汉兵在渠犁的势力无法救援,希望增加田卒。”公卿议论认为道远费繁,可暂且放弃车师田者。诏令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士出车师北千余里,扬威武车师旁。胡骑引去,郑吉才出来归渠犁,总共有三校尉屯田。
注释:
- 汉书:中国汉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
- 传:这里指《汉书》中各篇的章节标题。
- 西域传:记录西汉时期西域各国的历史和情况。
- 地节二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建武三年(公元27年),这一年是汉朝设置西域都护的元年。
- 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汉朝派遣郑吉、司马憙两位官员负责管理车师地区,并让被免除刑罪的人田渠犁积累粮食。
- 积谷:囤积粮食,作为防御或攻击的准备。
- 攻车师:进攻车师地区,企图控制或占领该地区。
- 王尚在其北石城中:车师王在北边的石城中,尚未被攻下。
- 未得:未能成功拿下。
- 会军食尽:因为缺乏食物和补给,不得不停止进攻。
- 匈奴将即其城下谓吉曰:单于必争此地,不可田也:匈奴将领来到车师城下对郑吉说:“单于一定争取这片土地,不能在这里耕种。”
- 常数千骑往来守车师:匈奴经常派遣几千骑兵前来守护车师地区。
- 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余里:长罗侯率领张掖和酒泉的骑兵从车师以北一千多里远的地方出发。
- 扬威武车师旁:显示武力,震慑车师附近的地区。
- 胡骑引去:匈奴骑兵撤退了。
- 吉乃得出:郑吉得以安全退出。
- 凡三校尉屯田:共有三位校尉在车师地区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