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崩,哀帝即位。王太后诏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宫。高昌侯董宏希指,上书言宜立丁姬为帝太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上初即位,谦让,从师丹言止。后乃白令王太后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追尊恭皇太后父为崇祖侯,恭皇后父为褒德侯。”后岁余,遂下诏曰:“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帝太后称中安宫,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称长信宫,成帝赵后为皇太后,并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为恭皇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序昭穆于前殿。
”`
成帝崩,哀帝即位。王太后诏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宫。高昌侯董宏希指,上书言宜立丁姬为帝太后。师丹劾奏:“宏怀邪误朝,不道。”上初即位,谦让,从师丹言止。后乃白令王太后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哀帝因是曰:“《春秋》‘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追尊恭皇太后父为崇祖侯,恭皇后父为褒德侯。”
后岁余,遂下诏曰:“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定陶恭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其尊恭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丁后为帝太后。”后又更号帝太太后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帝太后称中安宫,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称长信宫,成帝赵后为皇太后,并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为恭皇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序昭穆于前殿。
注释:
- 孝元王皇后:孝元帝的王皇后,即成帝的母亲。
- 十侯:王氏家族一共封了十名列侯。
- 五大司马:王氏家族中还有五个大司马。
- 外戚莫盛焉:王氏家族在汉朝的外戚中最为兴盛,没有其他家族能够相比。
- 孝元王:孝元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
- 成帝:成帝是孝元帝的儿子,即汉哀帝的父亲。
- 王太后诏令:成帝去世后,哀帝即位,王太后下令要求傅太后和丁姬每十天去未央宫一次。
- 高昌侯董宏:董宏是当时的一个侯爵。
- 希指:董宏通过某种方式向哀帝建议立丁姬为太后。
- 班丹:班丹是当时的一位官员,他对董宏的建议进行了弹劾。
- 谦让:在哀帝即位初期,他选择保持谦逊,遵循师丹的意见。
- 下诏:王太后下令让王太后发布诏书,宣布将定陶恭王(也就是成帝)尊为恭皇。
- 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尊奉成帝的母亲傅太后为恭皇太后。
- 丁姬:丁姬是哀帝的妻子,后来被尊称为恭皇后。
- 各置左右詹事:恭皇后和恭皇帝都被赋予了相应的官职。
- 长信宫、中宫:恭皇后和恭皇帝各自拥有长信宫和中宫作为封地。
- 崇祖侯:恭皇太后的父亲被封为崇祖侯。
- 褒德侯:恭皇后的父亲被封为褒德侯。
- 寝庙:为定陶恭皇帝建立祠堂,位于京师。
- 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按照宣帝的父亲悼皇考的制度进行建造。
- 昭穆: 在前殿排列祖宗的序列。
赏析:
这段历史记录了西汉时期的重要事件,特别是关于哀帝与成帝及其母亲王太后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外戚家族的册封和尊崇。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社会对于家族地位和权力的重视,以及皇帝与外戚家族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这段历史也揭示了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对于理解汉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