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且尽。
五年正月,袷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祭。礼毕,封孝宣曾孙信第三十六人为列侯,余皆益户赐爵,金、帛之赏各有数。是时,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宜亟加赏于安汉公。于是莽上书曰:“臣以外属,越次备位,未能奉称。伏念圣德纯茂。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作乐以移风,四海奔走,百蛮并臻,辞去之日,莫不陨涕,非有款诚,岂可虚致?自诸侯王已下至于吏民,咸知臣莽上与陛下有葭莩之故,又得典职,每归功列德者,辄以臣莽为余言。臣见诸侯面言事于前者,未尝不流汗而渐愧也。虽性愚鄙,至诚自知,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今天下治平,风俗齐风,百蛮率服,毕陛下圣德所自躬亲,太师光、太保舜等辅政佐治,群卿大夫莫不忠良,故能以五年之间至致此焉。臣莽实无奇策异谋。奉承太后圣诏,宣之于下,不能得什一;受群贤之筹画,而上以闻,不得能什伍。当被无益之辜,所以敢且保首领须臾者,诚上休陛下余光,而下依群公之故也。陛下不忍众言,辄下其章于议者。臣莽前欲立奏止,恐其遂不肯止。今大礼已行,助祭者毕辞,不胜至愿,愿诸章下议者皆寝勿上,使臣莽得尽力毕制礼作乐事。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即有所间非,则臣莽当被诖上误朝之罪。如无他谴,得全命赐骸骨归家,避贤者路,是臣之私愿也。惟陛下哀怜财幸!”
冬,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且尽。
译文: 这个冬天,一场大风席卷了长安城的东门,吹掉了屋顶上的瓦片几乎全部。
五年正月,袷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祭。礼毕,封孝宣曾孙信第三十六人为列侯,余皆益户赐爵,金、帛之赏各有数。
译文: 五年(公元9年)的正月,王莽在明堂举行了一场袷祭,邀请了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以及宗室子弟九百多人共同参与祭祀活动。祭祀结束后,王莽封他的曾孙信为第三十六个侯爵,其余的人都增加了封户并给予了爵位,赏赐金和布帛也都有规定的数量。
是时,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言,宜亟加赏于安汉公。于是莽上书曰:“臣以外属,越次备位,未能奉称。伏念圣德纯茂。承天当古,制礼以治民,作乐以移风,四海奔走,百蛮并臻,辞去之日,莫不陨涕,非有款诚,岂可虚致?自诸侯王已下至于吏民,咸知臣莽上与陛下有葭莩之故,又得典职,每归功列德者,辄以臣莽为余言。臣见诸侯面言事于前者,未尝不流汗而渐愧也。虽性愚鄙,至诚自知,德薄位尊,力少任大,夙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今天下治平,风俗齐风,百蛮率服,毕陛下圣德所自躬亲,太师光、太保舜等辅政佐治,群卿大夫莫不忠良,故能以五年之间至致此焉。臣莽实无奇策异谋。奉承太后圣诏,宣之于下,不能得什一;受群贤之筹画,而上以闻,不得能什伍。当被无益之辜,所以敢且保首领须臾者,诚上休陛下余光,而下依群公之故也。陛下不忍众言,辄下其章于议者。臣莽前欲立奏止,恐其遂不肯止。今大礼已行,助祭者毕辞,不胜至愿,愿诸章下议者皆寝勿上,使臣莽得尽力毕制礼作乐事。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即有所间非,则臣莽当被诖上误朝之罪。如无他谴,得全命赐骸骨归家,避贤者路,是臣之私愿也。惟陛下哀怜财幸!”
译文: 这个时期,许多官员因为王莽不接受新野的土地而上书请求封赏,总计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同时,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到王莽的人都叩头请求给予奖励,认为他应该尽快得到奖赏。于是,王莽上书说:“我只是一个外戚,地位超过了应有的次序,但还未能充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内心深感皇上的圣明和伟大,承接了古代的天命治理国家,制定礼仪来治理百姓,创作音乐来改变风气,四海之内的人都来投奔,百蛮都前来归顺,离开的时候没有不流泪的。如果不是出于真心诚意,怎么能够虚心致谢呢?从诸侯王以下到官员百姓,都了解我是陛下的亲戚,又有机会掌管事务,每当功劳归功于其他人时,总是把责任推给我。我见过的诸侯当面谈论政事时,从来没有不感到惭愧的。虽然我本性愚陋鄙陋,但内心真诚自省,我的才能浅薄但地位高贵,力量薄弱却承担重任,日夜战栗,常常担心会玷污圣洁的朝廷。现在天下太平,风俗一致,百蛮归附,完全体现了陛下的圣德和亲自关怀,太师光、太保舜等人辅佐政务,百官大夫忠诚善良,所以能够用五年的时间达到这种成就。我王莽实际上没有特别的计谋和策略。秉承太后的圣旨向下面传达,结果不到十分之一;接受众人的建议,上报给皇帝,结果不到十分之一。我应当受到毫无益处的责备,所以我敢于保持我的头领地位直到这一刻,实在是因为您陛下给了我余光,而我没有依靠其他大臣的力量。陛下不忍心听到这么多的意见,就把他们的奏章交给了讨论的人。我之前想要制止这件事,恐怕他们不会停止。现在大礼已经举行,帮助祭祀的人都已经告别,我不胜至愿,希望所有的奏章都搁置不要上报,让我得以全力以赴地完成制作礼仪制作音乐的事情。如果事情成功了,我会将它传播给天下,让国内安定下来。如果我有任何过失,我应当受到错误的指责。如果没有其他过错,我能够得到保全生命赐给骸骨回到家乡的权利,避开贤人的路,这是我的私心愿望。希望陛下可怜我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