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民禽兽万物贞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走,莫知其情,唯知通 道者,能原本之。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日 主人,人故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二主偶,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 马,马故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犬,犬故三月而生。六九五十 四,四主时,时主彘,彘故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猿故五月 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麋鹿,麋鹿故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 星主虎,虎故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虫故八月而化。鸟鱼皆生 于阴,阴属于阳,故鸟鱼皆卵生。鱼游于水,鸟飞于云,故立冬燕雀入海,化为 蛤。

万物之生而各异类,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者夏食 而冬蛰,啮吞者八窍而卵生,嚼咽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 无角者膏而无前,有角者指而无后,昼生者类父,夜生者似母,至阴生牝,至阳 生牡。夫熊罴蛰藏,飞鸟时移。是故白水宜玉,黑水宜砥,青水宜碧,赤水宜丹, 黄水宜金,清水宜龟,汾水浊而宜麻,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雒 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平土之人, 慧而宜五谷。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出,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 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长大早知而不寿;其地宜麦,多虎豹。南 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其人修形兑上,大口决此,窍通于耳,血脉属焉, 赤色主心,早壮而夭;其地宜稻,多兕象。西方高土,川谷出焉,日月入焉,其 人面末偻,修颈行,窍通于鼻,皮革属焉,白色主肺,勇敢不仁;其地宜黍, 多旄犀。北方幽晦不明,天之所闭也,寒水之所积也,蛰虫之所伏也,其人翕形 短颈,大肩下尻,窍通于阴,骨干属焉,黑色主肾,其人蠢愚,禽兽而寿;其地 宜菽,多犬马。中央四达,风气之所通,雨露之所会也,其人大面短颐,美须恶 肥,窍通于口,肤肉属焉,黄色主胃,慧圣而好治;其地宜禾,多牛羊及六畜。 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 麦秋生夏死,荠冬生中夏死。木壮,水老火生金囚土死;火壮,木老土生水囚金 死;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金壮,土老水生火囚木死。音有五声,宫其主也; 色有五章,黄其主也;味有五变,甘其主也;位有五材,土其主也。是故炼土生 木,炼木生火,炼火生云,炼云生水,炼水反土。炼甘生酸,炼酸生辛,炼辛生 苦,炼苦生咸,炼咸反甘。变宫生徵,变徵生商,变商生羽,变羽生角,变角生 宫。是故以水和土,以土和火,以火化金,以金治木,木得反土。五行相治,所 以成器用。

《淮南子·地形训》是一篇探讨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文献,它涉及自然、天文、地理、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下面是对《淮南子·地形训》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凡人民禽兽万物贞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走,莫知其情”:描述了各种生命形式,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其特定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2. “唯知通 道者,能原本之”:强调了理解和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3.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阐述了自然界中数字与事物的关系,如天数、地数等。
  4. “一主日,日数十,日主人,人故十月而生”:揭示了宇宙万物生长周期的规律,如人类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
  5. “八九七十二,二主偶,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马故十二月而生”:进一步解释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循环往复。
  6.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犬,犬故三月而生”:讲述了北斗七星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观念。
  7. “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彘,彘故四月而生”:描述了四季更替与农作物种植的关系。
  8. “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猿故五月而生”:强调了自然界中生物种类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9. “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麋鹿,麋鹿故六月而生”:讨论了自然界中的律动和律动带来的影响。
  10.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虎故七月而生”:指出了星星对季节变换的影响。
  11. “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虫故八月而化”:描述了风对昆虫生命周期的影响。
  12. “鸟鱼皆生 于阴,阴属于阳,故鸟鱼皆卵生”:阐述了阴阳学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3. “鱼游于水,鸟飞于云,故立冬燕雀入海,化为蛤”:反映了海洋生物的变化和季节更替。
  14. “万物之生而各异类,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者夏食而冬蛰,啮吞者八窍而卵生,嚼咽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有角者指而无后,昼生者类父,夜生者似母”:介绍了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
  15. “夫熊罴蛰藏,飞鸟时移”:描述了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16. “白水宜玉,黑水宜砥,青水宜碧,赤水宜丹,黄水宜金,清水宜龟,汾水浊而宜麻,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浊而宜菽,雒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分析了不同水体的特性和适宜的农作物。
  17. “平土之人,慧而宜五谷”:指出了平原地区的人种适宜种植五谷的特点。
  18. “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出,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长大早知而不寿;其地宜麦,多虎豹”:描述了东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动植物分布。
  19. “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其人修形兑上,大口决此,窍通于耳,血脉属焉,赤色主心,早壮而夭;其地宜稻,多兕象”:阐述了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20. “西方高土,川谷出焉,日月入焉,其人面末偻,修颈行,窍通于鼻,皮革属焉,白色主肺,勇敢不仁;其地宜黍,多旄犀”:描述了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种类。
  21. “北方幽晦不明,天之所闭也,寒水之所积也,蛰虫之所伏也,其人翕形短颈,大肩下尻,窍通于阴,骨干属焉,黑色主肾,其人蠢愚,禽兽而寿;其地宜菽,多犬马”:描绘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特征。
  22. “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麦秋生夏死,荠冬生中夏死”:解释了五行相克的原理及其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23. “木壮,水老火生金囚土死;火壮,木老土生水囚金死;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金壮,土老水生火囚木死”:阐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24. “音有五声,宫其主也;色有五章,黄其主也;味有五变,甘其主也;位有五材,土其主也”:描述了声音、颜色和味道的属性及其对应的五行元素。
  25. “炼土生 木,炼木生火,炼火生云,炼云生水,炼水反土”:阐述了炼化过程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
  26. “炼甘生酸,炼酸生辛,炼辛生苦,炼苦生咸,炼咸生甘”:描述了物质转化的过程及其结果。
  27. “变宫徵生商,变商徵生羽,变宫羽生角,变商羽生角,变宫角生征”:阐述了乐律变化及其象征意义。

《淮南子·地形训》通过丰富的天文气象、地质地理、动植物生态等内容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对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的阐释,反映了古代中国哲学思维的独特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