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之于十步贯兕甲,于三百步不能入鲁缟。骐骥一日千里,其出致释驾而僵。 大家攻小家则为暴,大国并小国则为贤,小马非大马之类也,小知非大知之类也。 被羊裘而赁,固其事也;貂裘而负笼,其可怪也。以洁白为污辱,譬犹沐浴而抒 溷,薰燧而负彘。治疽不择善恶丑肉而并割之,农夫不察苗莠而并耘之,岂不虚 哉!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 与。杀戎马而求狐狸,援雨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用 智如此,岂足高乎!
宁百刺以针,无一刺以刀;宁一引重,无久持轻;宁一月饥,无一旬饿。万 人之蹪,愈于一人之隧。有誉人之力俭者,舂至旦,不中员呈,犹谪之。察之, 乃其母也。故小人之誉人,反为损。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 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见窾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蓬转而知为车,见鸟迹 而知著书,以类取之。以非义为义,以非礼为礼,譬犹倮走而追狂人,盗财而予 乞者,窃简而写法律,蹲踞而诵《诗》、《书》。割而舍之,镆邪不断肉;执而 不释,马牦截玉。圣人无止,无以岁贤昔,日愈昨也。
”`
诗句
矢之于十步贯兕甲,于三百步不能入鲁缟。
骐骥一日千里,其出致释驾而僵。
大家攻小家则为暴,大国并小国则为贤,小马非大马之类也,小知非大知之类也。
被羊裘而赁,固其事也;貂裘而负笼,其可怪也。以洁白为污辱,譬犹沐浴而抒溷,薰燧而负彘。治疽不择善恶丑肉而并割之,农夫不察苗莠而并耘之,岂不虚哉!
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
桀、跖之徒,君子不与。杀戎马而求狐狸,援雨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宁百刺以针,无一刺以刀;宁一引重,无久持轻;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万人之蹪,愈于一人之隧。
有誉人之力俭者,舂至旦,不中员呈,犹谪之。
察之,乃其母也。
故小人之誉人,反为损。
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
见窾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蓬转而知为车,见鸟迹而知著书,以类取之。
以非义为义,以非礼为礼,譬犹倮走而追狂人,盗财而予乞儿,窃简而写法律,蹲踞而诵《诗》、《书》。
割而舍之,镆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牦截玉。
圣人无止,无以岁贤昔,日愈昨也。
译文
1. 箭在十步内可以穿透犀牛皮甲,但在三百步外则无法穿透鲁国的白绢。
2. 骏马一天之内跑千里,如果失去控制就会死于马厩之中。
3. 攻打小国被视为暴政,但兼并大国则被认为是贤明之举,因为小马不是大马的同类,小智慧不是大智慧的范畴。
4. 穿着羊皮大衣来租屋的人,这是很平常的事情;穿着貂皮大衣背负笼子的人,就显得很怪异了。
5. 将纯洁的东西视为污秽是极大的侮辱,就如同沐浴后仍将污水倾倒,熏炉中冒出的烟用来熏乌龟,这些都是不值得效仿的行为。
6. 治疗疾病不分好坏的皮肤都一起切除,农夫不分好坏的庄稼一起锄草,这难道不是一种空谈吗?
7. 池塘被毁坏去捉龟,房屋被拆去找狸猫,室内挖掘寻找老鼠,割掉嘴唇去治愈龋齿。这些行为都是那些所谓的“英雄”所为,连君子也不与之为伍。
8. 即使杀一只战马也只要求找到狐狸,抓住一只鳖也想要得到灵龟,折断右手手臂也要争夺一撮毛发,砍断镆邪剑也要争夺一把锥刀,如此用心如此巧妙,难道值得称赞吗?
9. 宁可一百次刺针也不愿一次用刀;宁可一次用力拉重物也不愿长时间保持轻松状态;宁可一个月挨饿也不愿十天挨饿。
10. 许多人一同行走比一个人单行要快。
11. 有人赞扬人节俭,尽管他努力工作到天亮,但结果却不符合标准,还是受到责备。仔细观察,才发现是他的母亲。因此小人赞誉他人,反而会造成损害。
12. 东家的母亲去世了,他的儿子哭得很悲哀。西家的孩子见到后就回家对母亲说:“为什么那么爱死去呢?我也一定要悲痛地哭丧啊!”这个人想要他的母亲的死亡能够得到哀悼,即便是死了也无法悲痛。
13. 认为学问来不及完成的人,即便是有时间也无法真正学习。
14. 看见木头漂浮就以为能造船,看见飘飞的蓬草就以为能造马车,看见鸟的足迹就想通过它来撰写著作,用类推的方法来获取知识。
15. 把裸露的脚当作走路的样子追赶狂人,偷取他人的财物给乞丐施舍,窃取简牍而记录法律条文,蹲坐着诵读《诗》、《书》。割掉然后丢掉,镆邪剑也不会断裂肉块;抓着不放,马鬃上的玉片也会被切断。
16. 圣人没有止境,不会因为过去的成就而自满,每天的进步都在超越昨天。
赏析
**1. **诗句描绘了箭术和骏马的速度对比,强调了速度的重要性以及控制力的必要性。
**2. **通过攻击小国被视为暴政,兼并大国为贤明之举的对比,反映了战争观的辩证性和国家间关系处理的智慧。
**3. **描述了不同材质的衣物带来的不同体验,反映出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的多样性。
赏析
**1. **本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例如:骏马一日千里、东家母死后西家子哭泣等,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
**2.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来表达观点。如:小马非大马同类、小智慧非大智慧范畴等,使得诗歌更加鲜明和生动。
**3. **本诗还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说明道理,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如:东家母死西家子哭泣、东家母死后西家子哭泣等例子,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赏析
**1. **这首诗反映了古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认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 **本诗通过对人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自私、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东家母死后西家子哭泣、东家母死后西家子哭泣等例子,反映了人性中的善恶矛盾。
**3. **本诗也提出了一些关于道德、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对于现代人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如:东家母死后西家子哭泣、东家母死后西家子哭泣等例子,提醒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