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狗能立而不能行,蛇床似麋芜而不能芳。谓许由无德,乌获无力,莫不丑于色。人莫不奋于其所不足。以兔之走,使犬如马,则逮日归风;及其为马,则又不能走矣。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终日之言,必有圣之事;百发之中,必有羿、逢蒙之巧。然而世不与也,其守节非也。牛蹄彘颅亦骨也,而世弗灼,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岁久矣。近敖仓者,不为之多饭;临江河者,不为之多饮;期满腹而已。兰芝以芳,未尝见霜;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舌之与齿,孰先礲也?錞之与刃,孰先弊也?绳之与矢,孰先直也?今鳝之与蛇,蚕之与蠋,状相类而爱憎异。晋以垂棘之璧得虞、虢,骊戎以美女亡晋国。聋者不歌,无以自乐;盲者不观,无以接物。射者遗其■,观书者忘其爱。意有所在,则忘其所守。
下面是淮南子·说林训的内容:
淮南子 · 说林训
刍狗能立而不能行,蛇床似麋芜而不能芳。谓许由无德,乌获无力,莫不丑于色。人莫不奋于其所不足。以兔之走,使犬如马,则逮日归风;及其为马,则又不能走矣。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终日之言,必有圣之事;百发之中,必有羿、逢蒙之巧。然而世不与也,其守节非也。牛蹄彘颅亦骨也,而世弗灼,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岁久矣。近敖仓者,不为之多饭;临江河者,不为之多饮;期满腹而已。兰芝以芳,未尝见霜;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舌之与齿,孰先礲也?錞之与刃,孰先弊也?绳之与矢,孰先直也?今鳝之与蛇,蚕之与蠋,状相类而爱憎异。晋以垂棘之璧得虞、虢,骊戎以美女亡晋国。聋者不歌,无以自乐;盲者不观,无以接物。射者遗其■,观书者忘其爱。意有所在,则忘其所守。
接下来是该文的译文:
刍狗能够站立却不能行走,蛇床虽然像蘼芜却无法芬芳。人们认为许由没有德行,乌获没有力量,但没有谁不喜欢颜色美艳的东西。人没有人不是在自己所缺少的东西上奋发努力。用兔子奔跑的速度去让狗变成马那样快,那么太阳落山时就可以追上月亮;但一旦成为马,它就不能奔跑了。冬天有雷电,夏天有霜雪,但是寒暑的气势是不会改变的,小小的变化不足以妨害大的节度。黄帝创造了阴阳,上骈产生了眼睛和耳朵,桑林产生了手臂和手,这些都是女娲七十次变化的原因。整天说话,必定有圣人做的事情;百发百中,必定有羿和逢蒙那样的巧妙。然而世人不与,是因为他们守节不对。牛蹄猪头也是骨头啊,然而世上的人并不烧掉它,一定是因为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了。靠近敖仓的人,不会给他吃太多的食物;临近江河的人,不会让他喝太多的水;只是吃饱肚子而已。兰花、灵芝因为芳香而从未见过霜;制作辟兵的工具,寿命到五月十五那天就结束。舌头和牙齿,哪个先被磨薄呢?錞和刀刃哪一个先损坏了呢?绳和箭哪个先变直了呢?现在鳝鱼和蛇相似,蚕虫和蛾子相似,形态相类似却喜爱和憎恨不同。晋国用垂棘的美玉得到虞国和虢国,骊戎用美女使得晋国灭亡。耳聋的人不会唱歌,没有用来自己取乐的乐趣;瞎子不看东西,没有用来接触外界的能力。射箭的人丢失他的弓箭,看书的人忘了他所喜爱的书籍。心里有所专注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所坚守的东西。
对该文的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内在的实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首先,文中通过对比“刍狗”和“蛇床”的不同特性,指出外表并不能决定本质。接着通过历史故事来说明人们对于美德、才能、力量的追求和重视程度,以及人们在追求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文章强调了坚持原则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人们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的问题,即“世不与也”,这里的“不与”可以理解为不被理解或不被认同。最后,文章通过一些生活例子来说明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事物,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整体而言,文章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社会和文化的看法,以及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