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不慕蚁,蚁慕于羊肉,羊肉膻也;醯酸不慕蚋,而蚋慕于醯酸。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见大,以近喻远。十顷之陂,可以灌四十顷;而一顷之陂,不可以灌四顷;大小之衰然。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治鼠穴而坏里闾,溃小皰而发痤疽,若珠之有颣,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榛巢者处林茂,安也;窟穴者托埵防,便也。王子庆忌足嗫麋鹿,手搏兕虎,置之冥室之中,不能搏龟鳖,势不便也。汤放其主而有荣名,崔杼弑其君而被大谤,所为之则同,所以为之则异。

吕望使老者奋,项托使婴儿矜,以类相慕。使叶落者风摇之,使水浊者鱼挠之。虎豹之文来射,蝯狖之捷来乍。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三寸之管而无当,天下弗能满;十石而有塞,百斗而足矣。以篙测江,篙终而以水为测,惑矣。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所急者存也;朝之市则走,夕过市则步,所求者亡也。豹裘而杂,不若狐裘之粹;白璧有考,不得为宝;言至纯之难也。战兵死之鬼憎神巫,盗贼之辈丑吠狗。无乡之社,易为黍肉;无国之稷,易为求福。鳖无耳,而目不可以蔽,精于明也;瞽无目,而耳不可以塞,精于聪也。遗腹子不思其父,无貌于心也;不梦见像,无形于目也。蝮蛇不可为足,虎豹不可使缘木,马不食脂,桑扈不啄粟,非廉也。

《淮南子·说林训》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淮南子》,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而成。该篇以寓言故事喻说道理、哲理和事理,以“若林之聚”的故事为例,通过比喻来阐明其中的道理,其内容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的大意为:羊肉不羡慕蚁虫,蚁虫却羡慕羊肉,因为羊肉味道鲜美;醋酸不羡慕蚊子,但蚊子却羡慕醋酸,因为醋酸可以驱蚊。尝一小片肉就能感受到一整锅的味道,悬挂的羽毛和炭可以感知空气的干湿。这些都是以小见大,以近喻远。同样,十顷的水池可以用来灌溉四十顷的土地,一顷的水池却不能用来灌溉四顷的土地,这体现了大小之间的差异。明月的光芒可以远望,但不能书写;浓雾的早晨可以书写,但不能远望。画者只关注细节而忽视了整体,射者只注重小目标而忽略了大目标。治理老鼠洞而破坏了周围的里闾,挖小洞而引发痤疽,就像珠子上的瑕疵一样,放置它而全无,去除它而亏损。榛树巢穴者在树林中安居乐业,而窟穴者则依靠土堆保护自身,这是出于便利的需要。王子庆忌脚踢麋鹿,手搏兕虎,放在黑暗的房间中,却不能搏击龟鳖,这是因为形势不利。商汤放逐自己的君王而有荣名,崔杼杀害自己的国君而被广泛指责,所做的事情相同,但采取的方式不同。吕望让老者奋发,项托让婴儿矜持,这是以类相慕。使落叶的风吹动它,使浑浊的水被搅动,虎豹的纹饰来迷惑人。熊狸的敏捷来攻击,棋盘的大小不足以展示智慧,琴弦的数量不足以展示悲伤。三寸的小管而没有孔窍,天下无法填满;有十个石头而有塞口,百斗水足够了。用篙测江流如同用水测量一般,这是迷惑的做法。渔夫跑进深渊,木者走山。他们急于生存的东西存于心,朝市则跑,夜晚过市则走,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消失于心中。豹皮裘杂而不纯,白璧有瑕疵,言至纯之难也。战兵死鬼憎恨神巫,盗贼之辈厌恶吠狗。无乡之社易于黍肉,无国之稷易于求福。鳖无耳不能蔽目,精于明;瞽无目不能塞耳,精于聪。遗腹子不考虑父的存在,无形于目中;蝮蛇不可以作为足,虎豹不可以使人攀缘树木,马不食脂,桑扈不啄粟,不是因为廉耻。

诗中的典故与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例如,“羊肉不羡蚁,蚁羡羊肉”,揭示了物欲与价值观念的关系。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如“狐裘不如鼠裘”、“玉有瑕疵”,以及“豹不能使猿攀枝”,都是通过对事物特性的比较和对比,来揭示事物的优劣和适用性。这些典故和成语在现代仍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启示性。例如,“鱼龙得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适应环境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鹰视瞻鸟迹”,则形象地描述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这些比喻和象征不仅增加了诗的表现力,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诗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诗中的语言简洁而生动,通过描绘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来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诗歌易于理解,也使得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

《淮南子·说林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以寓言故事的形式传达了深刻的思想理念,并通过丰富的典故和成语展示了古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启示性,而优美的语言风格则为读者提供了愉悦的阅读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