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府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硬,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体形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目闰,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此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又未知何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噎。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诗句
伤寒论 · 辩脉法
译文
脉浮而大,心下反而坚硬,有热属于藏的,攻之,不令发汗。属于府的,不令小便次数增多。小便次数增多则大便硬,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体形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目闰,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此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又未知何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噎。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注释
- 伤寒论 · 辩脉法:这是《伤寒论》中的一篇,专门讨论如何通过脉象来诊断疾病和治疗的方法。
- 脉浮而大:指脉搏在皮肤表面时感觉轻快有力,但同时伴有心脏下方的硬感。
- 心下反硬:心脏下方的硬感可能与心脏本身的问题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
- 有热属藏者:如果脉象显示有热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与内脏有关(如心脏),那么应该攻击这些内脏。
- 攻之:攻击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消除或减轻体内的热症。
- 属府者:如果脉象显示有热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与腑脏有关(如大肠),那么应该避免使用利尿剂等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
- 溲数则大便硬:小便次数增多会导致大便变硬。
- 汗多则热愈:出汗过多会使体温下降,从而缓解发热的症状。
- 汗少则便难:出汗较少会使大便变得干燥和难以排出。
- 脉迟尚未可攻:如果脉象显示迟脉(脉搏缓慢),那么暂时不应该进行攻击性治疗。
- 寸口脉浮大:寸口脉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方法,用于测量手腕上的脉搏。
- 浮则无血:脉搏在皮肤表面时感觉轻快有力,但没有血液流动的感觉。
- 大则为寒:脉搏在皮肤表面时感觉轻快有力,且伴有寒冷的感觉。
- 寒气相搏:寒冷的气流与脉搏的寒冷感觉相互影响。
- 肠鸣:肠道发出的声音,可能是由于肠道蠕动引起的。
- 医乃不知:医生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
- 反饮冷水:医生建议患者喝冷水以帮助出汗。
- 令汗大出:导致大量出汗。
- 水得寒气:水被寒冷的气候所影响。
- 冷必相搏:寒冷的气候与身体的热量相互影响。
- 噎:一种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是由于食管狭窄或阻塞引起的。
- 趺阳脉浮:趺阳脉是另一种中医脉诊方法,用于测量足背的脉搏。
- 浮则为虚:脉搏在皮肤表面时感觉轻快无力。
- 浮虚相搏:虚弱的脉搏与轻快的脉搏相互影响。
- 胃气虚竭:胃部的功能减弱或衰竭。
- 脉滑:脉搏在皮肤表面时感觉滑润有力。
- 哕:呕吐声或呃逆声。
- 责虚取实:责备那些没有根据地追求实际效果的人。
- 守空迫血:坚守空虚之处并逼迫血液。
- 脉浮、鼻中燥者:脉搏在皮肤表面时感觉轻快有力,鼻子干燥。
- 必衄也:这可能会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