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一云中湿)。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诗句】

伤寒所致太阳,痉、湿、暍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译文】
伤寒引起的太阳病,有痉、湿、暍三种表现,应该分别论述,因为它们与一般的伤寒相似。

【注释】

  • 伤寒:一种由外感风寒引发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发热、无汗等症状。
  • 太阳病:指由风寒邪气侵入人体,影响体表而引起的病症。
  • 痉、湿、暍:这三种都是伤寒的表现形式,其中“痉”指的是肌肉强直,“湿”指的是关节疼痛,“暍”则是指口渴。

【赏析】
本段首先明确了伤寒引起的太阳病中有痉、湿、暍三种不同的证候,这是对病情的初步判断。接着,详细描述了这些症状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种证候的表现方式和特点。最后一句总结了这三种证候的治疗原则,强调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方法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段文字既简洁明了又富有条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伤寒的相关知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