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
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
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九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并中髓也。
凡脉四损,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脉五损,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脉六损,一时死。平人六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
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脉阴阳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脉至乍疏乍数者,死。脉至如转索者,其日死。谵言妄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生。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矣。
伤寒论·伤寒例
解析《伤寒论》中关键医学概念与治疗原则
- 疾病理解与预后判断
- 理解疾病本质
- 预后判断重要性
- 四损脉象预示死亡
- 伤寒病症状分析
- 反能饮水为愈征
- 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
- 温病可刺五十九穴
- 治疗策略与方法
- 针刺与灸法治疗
- 温病特殊治疗手法
- 脉象变化对治疗影响
- 阴阳理论在诊断中的应用
- 阴阳俱盛大汗出不解死
- 阴阳俱虚热不止死
- 脉至如转索日死
- 伤寒论历史背景与学术价值
- 张仲景时代背景
- 《伤寒论》学术地位
- 伤寒论对后世影响
- 现代应用与实践意义
- 现代医学中应用
- 中医教育与传承
- 提升公众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