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味苦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芍药二两(味酸平)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味苦寒)甘草(炙,味甘平)干姜(味辛热)桂枝(去皮,味辛热)各三两人参二两(味甘温)半夏半升(洗,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棱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生姜三两(切,辛温)甘草二两(炙,味甘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味苦寒)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芍药二两(味酸平)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味苦寒)甘草(炙,味甘平)干姜(味辛热)桂枝(去皮,味辛热)各三两人参二两(味甘温)半夏半升(洗,味辛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棱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生姜三两(切,辛温)甘草二两(炙,味甘温)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