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甘温,去节)赤小豆一升(甘平)连轺二两(连翅房也,苦寒)杏仁四十个(甘温,去皮尖)大枣十二枚(甘温)生梓白皮一升(苦寒)生姜二两(辛温,切)甘草二两(炙,甘平)
以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译文:以上三味药材,加水四升,煮至一升五合,去掉药渣,每份分成两份温服。

注释:三味:指麻黄、赤小豆和大枣。水四升:即四升水。煮取一升半:即煮至一升五合。去滓:即去掉药渣。

赏析:本方为《伤寒论》中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所致的身发黄病。方中麻黄苦辛微寒,能宣肺平喘,解表散邪;连轺苦辛微寒,能利水道,祛痰消胀;赤小豆甘平,能利水除湿,解毒排脓;杏仁苦辛微寒,能止咳化痰,下气定喘;大枣甘温,能补脾益气,养心安神;生梓白皮甘寒,能清热燥湿,利尿消肿;生姜辛温,能发表散寒,行水化湿;甘草甘平,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八味相配,共奏疏风散热,利水排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译文:伤寒病邪瘀滞于体内而引起的发热、口渴、小便短赤、皮肤瘙痒等症状,可以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

注释:伤寒:即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的病症。瘀热:指邪气阻滞,气血不畅。发黄:即黄疸。麻黄:即麻黄草,是一种常用的解表药。连轺:一种植物,其种子可以入药。赤小豆:一种豆类,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大枣:一种水果,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一种调味品,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甘草:一种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和中止痛的作用。

赏析:本方是治疗湿热内蕴、气机不利所致黄疸的方剂。方中麻黄辛温,既能解表散邪,又能助阳通脉;连轺苦辛微寒,既能利水消肿,又能祛痰除胀;赤小豆甘寒,既能利水消肿,又能清热解毒;大枣甘温,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养血安神;生姜辛温,既能发汗解表,又能温中止呕;甘草甘平,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和中调药。八味相配,共奏疏风散热,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