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辛热)人参三两(甘温)生姜六两(切,辛温)大枣十二枚(掰,甘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
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是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中详细论述了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将逐句翻译原文,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原文及注释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译文:

病人小便不畅,大便时而困难时而容易,时常伴有轻微发热,呼吸急促,无法安卧,这可能是燥屎所致,应使用大承气汤治疗。

注释:

  • 小便不利:指排尿困难或尿液量减少。
  • 大便乍难乍易:指大便排出不规律,有时难以排出,有时容易排出。
  • 时有微热:指患者体温略有升高。
  • 喘冒不能卧:指患者呼吸困难,无法平躺休息。
  • 燥屎:指干燥的粪便,可能是由于燥热引起的便秘。
  • 大承气汤: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即燥屎内结引起的症状。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种典型的阳明病症状,即燥屎内结导致的便秘、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这种燥屎内结的情况需要通过泻下的方法来清除体内的燥热,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大承气汤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的方剂,其具有峻下热结的作用,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燥热症状。

译文及注释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译文:

如果病人在进食后感到恶心呕吐,这属于阳明病范畴,应使用吴茱萸汤进行治疗。但如果服用汤药后症状反而加重,这可能是由于上焦(肺)的问题。

注释:

  • 食谷欲呕:指在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 属阳明也:指这种情况属于阳明病范畴。
  • 吴茱萸汤: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胃寒、呕吐等症状。
  • 得汤反剧者:指服用药物后症状反而加重。
  • 属上焦也:指这种情况可能与上焦(肺)有关。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另一种阳明病的症状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食谷欲呕可能是由于胃寒或胃气上逆引起的,而服用吴茱萸汤后症状反而加重则可能提示上焦(肺)的问题。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考虑使用其他药物或方法来治疗上焦的问题。

译文及注释

吴茱萸一升(洗,辛热)人参三两(甘温)生姜六两(切,辛温)大枣十二枚(掰,甘温)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译文:

吴茱萸一升(洗净,性辛而温热),人参三两(味甘而温和),生姜六两(切片,性辛而温热),大枣十二枚(擘开,味甘而温和)。将这些药材用水煎煮,取汁二升,去掉药渣,温服七合,每日三次。

注释:

  • 吴茱萸一升(洗,辛热):吴茱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此处提到“洗”,说明吴茱萸需要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 人参三两(甘温):人参是一种补气药,具有补益元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此处提到“三两”,说明人参的用量较大。
  • 生姜六两(切,辛温):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此处提到“切”,说明生姜需要切成片状。
  • 大枣十二枚(掰,甘温):大枣是一种常用的滋补食材,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此处提到“掰”,说明大枣需要掰开食用。
  •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这是煎药的具体步骤,包括加水、煎煮、去渣、温服等过程。每日三次服用,每次七合。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种经典的中药方方剂——吴茱萸汤的组成和煎煮方法。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因胃寒引起的呕吐、呃逆等症状。通过合理的配伍和煎煮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煮过程中的细节,以确保治疗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