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阳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胁热而便脓血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蘖皮汤主之。
栀子蘖皮汤方
栀子一十五个(苦寒)甘草一两(甘平)黄蘖二两

伤寒论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发热,阳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胁热而便脓血也。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蘖皮汤主之。

译文

  1. 发热,阳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且汗出较多,这可能是阳明经的实热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使用大承气汤进行急下治疗。
  2.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如果患者已经使用发汗方法治疗,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出现腹部胀满和疼痛,这通常是因为邪气内陷阳明经所致,此时也应使用大承气汤进行急下治疗。
  3.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如果患者的腹部胀满持续不减,即使减少也不足以形容,这表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使用大承气汤进行紧急泻下治疗。
  4.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阳明与少阳两经同时发病时,会出现下利的症状。如果脉象正常(不违背),说明是顺证;如果脉象异常(违背),说明是失证。这种相互克制和攻击的情况被称为“负”,表明病情较为复杂。
  5.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如果患者既没有表证也没有里证,且已经发热七八天,但脉象仍然浮数,可以考虑使用攻下法。如果使用攻下后,脉象仍然不解除(数而不解),并且伴有发热、食欲增加等症状,到了第七或第八天仍不大便,这可能是由于瘀血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抵当汤进行治疗。
  6.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胁热而便脓血也:如果脉象数而不解(数而不解),并且泻下不止(下不止),那么患者可能会出现胁部发热和大便带脓血的症状。
  7.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如果患者已经使用发汗方法治疗了伤寒病,但出现了身目发黄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寒湿邪气在内未解所致。在这种情况下,不应急于使用攻下法,而是应该寻找寒湿邪气所在之处进行治疗。
  8.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如果患者患有伤寒病已经七八天,并且出现黄色皮肤和橘子色尿液(小便不利),同时腹部轻微饱满(腹微满),这是由于湿热邪气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茵陈蒿汤进行治疗。
  9.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蘖皮汤主之:如果患者只是出现身体发黄和发热的症状,但没有其他明显的表证或里证表现,这可能是由于湿热邪气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栀子蘖皮汤进行治疗。

注释

  • 伤寒:指外感风寒或风热等疾病。
  • 发汗: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出汗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 阳明病:指太阳病误用发汗或误下导致的阳明经实证。
  • 少阳:指三阳经之一,通常与太阳、太阴相对应。
  • 转属阳明:指疾病从太阳传入阳明经的过程。
  • 系在太阴:指疾病由太阴经传入阳明经的过程。
  • 伤寒发热无汗:指患者出现发热而无汗出的症状。
  • 呕不能食:指患者出现呕吐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 转属阳明:指疾病从太阳传入阳明经的过程。
  • 少阳和阳明:指少阳和阳明两经同时发病的情况。
  • 互克贼:指两经之间相互制约和攻击的情况。
  • 抵当汤:一种用于治疗瘀血的方剂。
  • 伤寒七八日:指患者患有伤寒病已经七八天的时间。
  • 身黄如橘子色:指患者出现黄色皮肤和橘子色尿液的症状。
  • 小便不利:指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液排出不畅的症状。
  • 腹微满:指患者腹部轻微饱满的症状。
  • 茵陈蒿汤:一种用于治疗湿热邪气的方剂。
  • 栀子蘖皮汤:一种用于治疗湿热邪气引起的黄疸的方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