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人丸主之。
麻人丸方
麻子人二升(甘平)芍药半斤(酸平)枳实半斤(炙,苦寒)大黄一斤(去皮,苦寒)厚朴一斤(炙,去皮,苦温)杏仁一斤(去皮尖,熬,别作脂,甘温)
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二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译文

脉象浮而中空,浮为阳脉,中空为阴脉,浮与中空相搏,胃气生热,其阳气则断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人丸主之。
麻人丸方
麻子人二升(甘平)芍药半斤(酸平)枳实半斤(炙,苦寒)大黄一斤(去皮,苦寒)厚朴一斤(炙,去皮,苦温)杏仁一斤(去皮尖,熬,别作脂,甘温)
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二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释

  1. 脉浮而芤:浮表示脉搏在表面,芤表示脉搏中间空虚。浮和芤同时出现,表明胃气已经产生热邪,导致阳气衰竭。
  2. 趺阳脉浮而涩:趺阳脉是足三里穴的脉象,浮表示胃气强盛,涩表示小便次数增多。浮涩相搏,意味着大便难以排出。
  3. 麻人丸方:麻人丸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麻子、人参与其他药材组成。
  4. 调胃承气汤:一种治疗阳明病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胃热引起的症状。
  5. 小承气汤:一种治疗阳明病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大便不通的症状。
  6. 大承气汤:一种治疗阳明病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大便硬结的症状。
  7. 伤寒六七日:指伤寒病持续了六七天。
  8. 目中不了了:形容眼睛看不清东西。
  9. 身微热:身体微微发热。
  10. 急下之:紧急使用泻下的方法进行治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