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解析:
-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这是《伤寒论》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少阴病的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少阴病是指肾经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吐利、手足不逆冷等。文中详细描述了各种症状的表现和相应的治疗原则。
- 少阴病欲解时:指少阴病的病情开始好转,阳气逐渐恢复。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手足温暖等症状。
- 下利清谷:指大便稀溏,粪便清亮如水。这可能是由于脾虚湿盛所致。
- 脉微细沉:指脉搏微弱、细弱、沉滞。这可能是由于气血不足或阳气虚弱所致。
- 麻黄附子细辛汤:这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少阴病的发热、恶寒等症状。方中的药物有麻黄、附子、细辛等。
- 通脉四逆汤:这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方中的药物有甘草、干姜、附子等。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病发热、恶寒等症状的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