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茯苓三两(甘平)人参二两(甘温)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干姜一两(辛热)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以下是对《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附子汤方、桃花汤方和猪肤汤方的逐句释义:
- 附子汤方
-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附子性辛热,能够温补元阳,驱散体内的寒邪,对于治疗因阳气不足导致的病症有很好的效果。
- 茯苓三两(甘平):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在中医里,茯苓被用来治疗水肿、痰饮、脾虚等症状。
- 人参二两(甘温):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生津的功效。在治疗气虚引起的各种症状时,人参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药。
- 白术四两(甘温):白术味甘苦,性温,有健脾燥湿、止汗安胎的作用。在中医里,白术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自汗等症状。
- 芍药三两(酸平):芍药味苦酸,性平,有养血调经、缓急止痛的功效。在中医里,芍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腹痛等症状。
- 桃花汤方
-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赤石脂味甘涩,性温,有涩肠止泻、止血的功效。在中医里,赤石脂常用于治疗久泻不止、便血等症状。
- 干姜一两(辛热):干姜味辛辣,性热,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在中医里,干姜常用于治疗腹痛、呕吐等症状。
- 粳米一斤(甘平):粳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胃和脾的作用。在中医里,粳米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 猪肤汤方
- 猪肤汤方:猪肤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等症状。在中医里,猪肤汤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皮肤瘙痒等症状。
通过对《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附子汤方、桃花汤方和猪肤汤方的逐句释义,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方剂的组成和功效,以及它们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